序号 |
合作 导师 |
性别 |
年龄 |
工作单位 |
拟招收博士后研究项目 |
博士后具体研究任务 |
学科专业 |
1 |
黄惠勇 |
男 |
5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1.从脂联素相关信号通路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本虚痰瘀的分子机制及加味生脉补心丹的干预作用; 2.雪峰虫草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湖南省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根据不同的课题具体安排研究任务 |
中医诊断学 |
2 |
周小青 |
男 |
58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医药诊疗数字化 |
中医诊疗路径程序、理论规范 |
中医诊断学 |
3 |
彭清华 |
男 |
5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医目诊研究 |
观察临床主要慢性疾病及其证候的眼部症状、体征和图像处理 |
中医诊断学 |
4 |
黄政德 |
男 |
6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益气活血法调控多胺—自噬通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
根据不同的课题具体安排研究任务 |
中医内科学 |
5 |
洪净 |
女 |
61 |
中华中医药学会 |
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研制 |
中医健康辨识标准量表制定与应用研究 |
中医诊断学 |
6 |
喻嵘 |
女 |
46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1.基于内质网应激—自噬稳态失衡研究糖尿病心肌病“毒损心络”病理机制及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2. 基于内质网应激的miRNAs调控研究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毒损肾络”病理机制及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的干预作用; |
从临床、实验动物及细胞培养角度来探讨糖尿病肾病、心肌病内质网应激—自噬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并进一步研究滋阴益气活血解毒法系列复方的干预作用与机制研究 |
中医内科学 |
7 |
胡志希 |
男 |
53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基于“以方测证”理论的心衰大鼠模型中医证型研究 |
心衰中医证型实验研究 |
中医诊断学 |
8 |
吴正治 |
男 |
51 |
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
1.病证结合无创伤分子诊断新技术研究,2.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研究 |
选择相关重大疾病,深入开展病证结合临床蛋白质组与系统生物学系列研究,逐步构建中西医结合无创伤结合无创伤分子诊断学,探索建立中医证候系统生物学 |
中医诊断学 |
9 |
胡国恒 |
男 |
54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基于Cdk5/p25信号通路探讨hUC-MSCs微囊泡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及肾脑复元汤的干预调节研究 |
从在体动物及离体细胞两个层面,采用中药复方肾脑复元汤联合hUC-MSCs微囊泡干预,研制缺血性中风的神经保护药物 |
中医内科学 |
10 |
张水寒 |
女 |
49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湖南特色中药资源活性组分与创新中药研究 |
天然植物化学提取分离、中药活性组分的筛选及评价、新资源开发 |
方剂学 (药学类) |
11 |
朱莹 |
女 |
53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1.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理研究系列课题;2.三物白散对Survivin-RNA基因沉默转染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 |
1.溃结宁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免疫机理的文献查阅;2.溃结宁膏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4炎症信号通路及Th17/treg平衡的实验; 3.慢病毒转染胃癌细胞,三物白散对转染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三物白散对转染后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等实验;4.数据统计分析 |
中医内科学 |
12 |
杨志波 |
男 |
59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银屑病易感基因-MiRNAs-细胞因子网络构建 |
银屑病易感基因、MiRNAs预测、检测及关联性分析 |
中医外科学 |
13 |
贺福元 |
男 |
50 |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中药饮片与制剂超分子技术研究 |
金(山)银花的“异质等效”性研究 |
方剂学(药学类) |
14 |
李顺祥 |
男 |
5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骨碎补补肾壮骨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
1、深入研究骨碎补补肾壮骨的活性成分;2、研究补肾与壮骨之间的分子机制 |
方剂学(药学类) |
15 |
陈乃宏 |
男 |
54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 |
抗神经系统疾患及抗炎中药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
方剂学(药学类) |
16 |
王炜 |
男 |
43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民族药物的活性成分分析与 |
水黄连等民族药物的活性成分分析与结构测定研究 |
方剂学(药学类) |
17 |
章薇 |
女 |
52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从DNA甲基化修饰途径研究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MCAO大鼠神经修复的调控机制(国自然面上项目 81473754) |
配合博士后合作导师进行上面国自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
针灸推拿学 |
18 |
岳增辉 |
男 |
4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十二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973计划)课题“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批号:2014CB543102) |
腧穴配伍效应的影响因素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
针灸推拿学 |
19 |
常小荣 |
女 |
59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国家973计划课题 |
艾灸与针刺作用特点、效应响应异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针灸推拿学 |
20 |
谭周进 |
男 |
46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基于肠道乳糖酶对七味白术散治疗小鼠菌群失调腹泻的机理研究(81573951) |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
方剂学 |
21 |
易法银 |
男 |
6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中医医史文献 |
湖湘中医文化 |
中医医史文献 |
22 |
晏峻峰 |
女 |
50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湖南省2011数字中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中医药数字化技术基础研究平台 |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医数字辨证方法研究 |
中医药信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