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6年吉林大学中医研究生考试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 |
内容 | 中医内科学 Ⅰ、考试范围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总论、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等内容。 Ⅱ、考查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工作的实际问题。 Ⅲ、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IV、试题分值:75分 V、题型比例及结构 名词解释 30% 简答题 70% 总论 了解: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各论 掌握: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和临证备要。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心衰、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关格、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自汗盗汗、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症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比较鉴别。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3)相同病机所导致的不同血证。 (14)相同处方所治疗的不同血证。 (15)胸痹与真心痛。 (16)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7)惊悸与怔忡。 (18)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19)癫、狂、痫证。 (20)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1)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 (22)刚痉与柔痉。 (23)暑厥、气厥、蛔厥。 (24)头痛与眩晕。 (25)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6)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7)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28)呃逆与干呕、嗳气。 (29)泄泻与痢疾。 (30)干霍乱与腹痛。 (31)腹痛与疝气、肠痈。 (32)胃痛与真心痛。 (33)急黄、胆黄、瘟黄。 (34)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5)积证与聚证。 (36)鼓胀与水肿。 2.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 (1)感冒与咳嗽。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 (4)哮证与喘证。 (5)咳嗽与喘证。 (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 (7)肺胀与心悸、水肿。 (8)胸痹与心悸。 (9)心悸与不寐。 (10)泄泻与痢疾。 (11)呕吐与反胃。 (12)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的联系与转化关系。 (13)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14)淋证、癃闭与水肿。 (15)消渴与中风、胸痹。 (16)消渴的常见合并症。 (17)头痛与眩晕。 (18)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19)肺痨与虚劳。 (20)痹症与痿症。 了解: 1.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疟疾、遗精、耳鸣耳聋、颤证、阳痿、肥胖、癌病。 2.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癃闭、消渴、虚劳、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 3.下列医家医著关于内科诊疗的学术思想 (1)《医学心悟》论咳嗽病机。 (2)《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3)《证治汇补》论肺胀。 (4)《景岳全书》论血证病机。 (5)《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6)《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7)《金匮要略》论胸痹。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机。 (10)《医宗必读》论治泄九法。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金匮要略》论胸痹。 (13)《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4)《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5)《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机。 (16)《外科正宗》论瘿病。 (17)《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8)《内经》论痹证。 (19)《内经》论痿证。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