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4年人社局工作总结 |
内容 | 2014年人社局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人社部门的关心指导下,以“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为工作主线,以促进充分就业、提升社保水平为工作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统筹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工作,为服务全市经济及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全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人社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多渠道,全方位的做好就业工作。一是通过培训促进就业。今年以来,我局组织创业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72人,目前已有22人成功创业;开展技能培训六期,其中家政服务培训班四期,花卉园艺工培训一期,物业管理培训班一期,共培训学员229人。二是开发岗位扩大就业。共签约见习单位4家,征集开发教师、医生、护士、销售人员等见习岗位42个,安置见习毕业生42人;三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资金扶持是鼓励创业的一个重要手段。截至2014年11月,我市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共接收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材料108余份,为其中符合条件、手续齐全的67户申请人发放贷款475万元,另有22份正在审核中,预计年底前将完成程序审核后发放。四是政策扶持推动就业。通过职工志愿者服务、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宣传就业优惠政策,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劳动者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着重发挥就业专项资金推动就业的扶持作用,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失业人员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截至11月支出就业专项资金479.76万元。五是强化服务帮助就业。强化就业指导,发布就业指导文章10篇,解答咨询电话3000多个,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及网上人才市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建立“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制度”,做到1人1卡,实施动态管理。 (二)不断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工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工作,是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一是圆满完成2013年度政府系统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奖励工作。二是完成《**市人事计划实名制管理和统计管理系统》和《**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两个系统的信息更新工作。三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为司法局乡镇办事处司法所补齐工作人员16名,为教育系统招聘合同制教师362名。四是努力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配合省职考中心和**市人社局完成了各类职称资格考试和专项考试报名工作,共计2890人;共完成了385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工作;完成高职63人,中职92人的材料初审和上报工作。五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考核工作。完成了1362名技工人员的报名、复习资料的发放、考试和参评人员组档、报档工作。六是完成全市2570名机关人员2014年滚动升级和进档工作。完成1331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晋升薪级工资工作;为365名到达退休年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为89名死亡人员43名遗属办理了核实审批丧葬费、抚恤金和遗属补助工作;为95人办理工资转移手续,同时为55个事业单位的13317名事业人员审核了2014年绩效工资总量。七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全市中层干部队伍中开展两期十三批中层干部培训,共计38个单位的969名中层干部参加了培训。 (三)全力做好社会保险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我局坚持把社保扩面征缴作为社会保险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一是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参保热情。通过媒体宣传、街头宣讲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关注;通过走访座谈、上门服务等形式,提高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现身说法、答疑解惑等方式,强化劳动者的主动参保意识,切实扩大社保覆盖面。二是加强审计稽核,依法合理征缴。我局以上级对保险基金审计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缴费基数和参保人数的审核力度,摸准当前企业参保情况,将参保率偏低的企业和中小企业作为扩面重点,与劳动监察部门密切配合,依法督促其参保缴费。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目前,各项保险的扩面征缴和待遇支付工作已初见成效。养老保险: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32528人,比去年增加1081人,征收养老保险金1253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到5938人,比去年增加862人,征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金3442.66万元。工伤保险: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9576人,比去年增加1666人,征收工伤保险金1352.16万元。医疗保险: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941人,比去年增加1965人,征收医疗保险基金15124万元,比去年增加161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为22279人,比去年增加759人,统筹基金收入856万元,比去年增加25万元。生育保险: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员为29967人,比去年增加1345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632万元,比去年增加75万元。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300人, 比去年增加25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60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了302743人,参保率达98.37%,征收保险费共计13388.80万元。三是调整医疗保险政策。为进一步简化报销流程,方便参保人员就诊、购药,完成了尿毒症门诊透析区内异地结算及待遇支付标准调整工作,解决了尿毒症门诊透析患者个人垫付医疗费用过重的问题。完成了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大病报销工作,切实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因患重病医疗费个人负担较重的实际困难,减轻其经济负担。四是严密推进社保卡工作。顺利完成全市30万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社保卡信息采集工作,此项工作共涉及参保人员302004人;完成了2014年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社保卡信息采集工作,共涉及4522人;完成了2013年底前办理的城镇医疗保险社保卡发放工作,共计56698张,其中以城镇医保参保人员身份办理的54343张,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身份办理的2355张。 (四)妥善做好维权维稳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加之今年我市许多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工人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劳资纠纷案件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而且,企业军转干部稳控问题也成为影响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一是通过劳动监察做好维权工作。2014年1-11月份,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983家,涉及劳动者1万余人,补签劳动合同3.6万份,共接待举报投诉386件,为7383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204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二是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做好维稳工作。截至目前,立案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256件,共结案225件,为农民工要回工伤补偿金、拖欠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600余万元,涉及劳动者530余人。三是通过落实各项政策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工作。我市共有125名企业军转干部,按照上级政策要求,全部落实了企业军转干部的各项待遇。春节和八一期间,给每位企业军转干部送去慰问金。敏感时期加强沟通联系,认真排查隐患,确保了企业军转干部稳定。 2015年,我局将紧紧围绕“人才优先、民生为本”这一主线,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服务全市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重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就业政策。加大新一轮就业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抓好创业帮扶工程的实施。同时抓好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各项活动,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城乡基层就业。二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有就业意愿的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办好我市2015年春季大型人才交流、劳务用工洽谈。 (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做好2015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人员招录工作。二是做好全市2015年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评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职称工作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是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开展全市乡镇干部以及全市普通干部的培训工作。 (三)全力做好维权维稳工作。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水平和服务效能。重点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办案效率,全力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企业军转干部政策待遇,不折不扣的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稳控解困工作,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实现“零”上访,维护全市社会稳定。 (四)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保险工作。在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和发放工作的基础上,一是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加大对欠缴单位的养老保险征收力度,积极和欠缴单位沟通,为养老保险欠缴单位制定补缴计划。二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好30万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社保卡发放准备工作,确保发卡工作顺利、及时。三是实现华油总医院定点即时结算,力争2015年6月前实现参保人员在华油总医院住院出院后即时报销,方便参保人员住院结算。 2014年人社局工作总结 我局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以“惠民生、聚人才、谋福利、促发展”为工作主线,围绕《20xx年政府工作任务分解表》中涉及我局的各项任务,认真务实开展工作,现就我局上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务实开展福利救济工作,促进我镇的民生改善 x、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今年我镇符合条件申请批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困难家庭达x0x户xxxx人;三无人员xxx户,xxx人;五保户xx人,低保临界家庭xxx户,xxx人,孤儿x人。上半年发放“低保救助金”xxx.x万元,三无人员供养金xxx.x万元,五保供养金xx.x万元,孤儿供养金x.x万元。并为每个低保家庭成员、三无人员、五保户购买了xx万元额度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投保金额xxx万元;为x0xx名低保、五保、三无人员、重度残疾人购买新农保,区镇两级投入资金xx.x万元。及时为低保家庭成员、三无人员、五保人员办理《低保证》、《五保证》和《医疗优惠证》,确保他们在享受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医疗优惠、助学等待遇。同时,由于物价不断上升,为确保低保家庭、三无人员、五保户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x- x月共发放临时生活补贴xx.x万元。全镇共有xxx人符合享受分类救助标准,上半年共发放分类救助金xx.x万元。 x、做好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 至x月份批准临时救助xxx宗,村镇两级救济金额xx万元;危重病特殊救助xx宗,区镇村三级救济金额x0万元;困难家庭修建房屋x宗,资助金额x万元。区镇两级在春节前对全镇的困难群体进行慰问,共投入慰问金达xx.x万元,受惠家庭达xx00多个。其中:区领导入户慰问,区财政资金0.xx万元;区、镇两级慈善会联合举办了“爱心助困 情暖万家”的春节慰问活动,为全镇的低保、低保临界家庭、五保户、三无人员每户发放两包x公斤大米、一瓶x公升花生油,区镇慈善会投入资金xx万元。组织符合《xx慈善会资助重度残疾人生活实施办法》条件的残疾人xx人申请生活资助优惠,其中xx人获每人xx00元/年的生活资助,xx人获每人xx00元/年的生活资助。 x、平安钟服务扩面,为更多长者提供紧急支援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和充实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内涵,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去年x月份我局在全镇范围推广“平安钟”服务,并于x0xx年x月份实现了x0个村(居)全覆盖。全镇共xx0名长者可以在家享受平安钟的各种应急支援服务,占居家养老服务人数的xx%。目前,平安钟服务已进入成熟运营阶段。根据上级的任务,我局于今年x月份开始进行平安钟服务的扩面工作,根据各村(社区)居家养老调查表的摸底情况,我局确定了这次扩面的范围,包括两大类老人:一类为符合政府资助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中未安装平安钟的用户,全镇x0个村居共x0人。一类为我镇x0岁以上独居老人(非居家养老政府资助对象),该类对象全镇共有xx0人,两类对象合计共x00多人。电信部门、安颐通平安钟助老服务中心已全力开展固话和平安钟的安装工作。至x月底,新增对象的平安钟安装工作基本完成。现时我镇的平安钟用户已达x0x人,居家养老、平安钟用户共xxx人,占全镇x0岁以上户籍人口的x.x%,超额完成上级指标任务。 x、加快推进马宁永安堂扩建工程建设,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需求 永安堂是xx镇政府斥资兴建的一座大型公益性墓园群,先后在xx牛眠地和右滩xx兴建了大型骨殖壁位共xxxxx个,至x0x0年xx月止骨殖壁位墓穴基本售完,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殡葬需求。为巩固实行殡葬改革所取得的成果,解决群众先人骨灰安置问题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镇委镇政府于x0x0年启动了马宁永安堂扩建工程。今年初,我局积极加紧推进新一期骨殖位的建设进度,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下,兴建的马宁永安堂新一期骨殖安置区d区部分骨殖位(xx0个)已于x月中下旬建成开售。主体工程(d区骨殖位共xxxx个)也于x月底全部竣工,现已面向社会售出xxxx个(截止至x月x0日)。新建的骨殖位有效缓解了我镇群众先人骨灰无处安置的紧张局面,也维护了我镇的社会大局稳定。 2014年人社局工作总结 一、xxxx年工作总结 xx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保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把人才强市作为重点战略,把改革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呈现出加快发展、创先争优的良好态势。尤其是至11月底,省政府民生工程人保领域26项指标全部提前实现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4050”人员再就业、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创业培训、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等重要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全市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苏荣书记就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促进就业。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21.4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9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1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是落实政策帮扶就业。全市共筹集就业资金1.5亿元,近10万人享受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财政补贴政策,稳定购岗5709人,安排见习岗位1699人,帮助28913名下岗失业人员和6783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二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推行项目推荐、创业培训、担保贷款、创业指导等 “一条龙” 创业服务。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扩大扶持范围,提高贷款限额,创新担保方式。全市创业培训8556人,发放小额信用担保贷款9.67亿元,扶持创业8160人,带动就业27203人,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充分显现。我市大学生创业典型喻迟博作为全国创业优秀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万安县水产养殖创业项目作为典型创业故事在央视七套播出。三是加强培训推动就业。大力推行“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模式,全市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38331人,有效解决全市支柱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进校企对接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迅速启动了“百校千企”对接活动,已有121家企业和54所职业(技工)学校8285名学生达成了对接意向,为破解“招工难、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创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路子。四是强化服务促进就业。统筹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工程、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春季招聘周等活动,全市共举办现场招聘会300多场,达成就业意向5万多人。开展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网上动态监测,网上已录入重点企业53家,录入员工26524人,撑握用工需求9700多人。 (二)以扩面提质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向纵深拓展。一是妥善落实政策。将27344名小集体企业职工纳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将2135名“老工伤”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落实了待遇。完成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第八次连调,为104625名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90.17元,是历年调整增量最大的一次。最后一批试点的峡江县、安福县启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市实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210万人,同比增长23.76%,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二是完成扩面征缴任务。以工业园区企业职工为重点,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加大养老保险费稽核清欠力度,清理回收历年欠费10555万元,补收欠费12044万元。至11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3万人、123.2万人、21.7万人、46.4万人、30.5万人,五项保险合计参保人数同比增长8.5%;基金征缴分别达到138465万元、71710万元、5406万元、4277万元、1275万元,基金征缴总量突破22亿元,同比增长48%。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启动养老金直发工作,全市共有95145名离退休人员实现了养老金直发,彻底解决了“代发”导致的发放周期长、环节多、周转慢等问题,免除了异地领取养老金的手续费。按时足额发放全市12.6万多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共支付养老金18亿元,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全面实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8万元、80%以上和6万元、70%以上;结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提高到12万元。强化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动态管理,我市出台的全市药店联动考核办法作为全省工作亮点被省厅转发。对医疗保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类整理,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权益记录管理和邮寄工作。制定了《吉安市工伤认定操作规程》和《吉安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管理办法》等文件,提高了工伤认定工作水平,增强了工伤预防与处置的有效性。出台了我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方案》,提高了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四是强化基金监管。积极配合省审计组完成了对我市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强化基金稽核上下工夫、在完善基金管理上出实招、在提升基金营运上强措施。进一步健全了内控体系,从制度和管理上加强了对风险点的排查、分析、评估和监察,规范和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各项基金安全运行。开展了工伤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检查。 (三)以服务发展为根本,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历时4个月调研,形成了《吉安市人才工作综合调研报告》和11个专题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部门的职能,积极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高端引领培养人才。我市有4名人选进入了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考察对象。企业申报建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数量和质量比以往有很大的进步,杰克机床公司获批了我市首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过任职考核,重新选拨了市属学科和技术带头人87名,后备人选257名。市高级技工学校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申报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获得批准,争取项目资金1680万元,基本完成了电子电工实训基地和汽车维修实训室建设,成为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技能实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退役士兵培训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二是科学公正评选人才。不断健全人事考试机制,共组织完成各类人事考试17项,考试总人数达58713人。进一步健全职称评审制度,规范程序,完善标准,全市共为10669名申报人员进行了职称评审。在全省三个试点市中,率先启动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完成了“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和免费入读技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招生计划。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流程,全市鉴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6000多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0余人。三是围绕中心引进人才。围绕吉泰走廊建设、“6+1”支柱产业等重点领域引进海外人才,我市有6个引智项目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国家资助,共引进德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专家8人。其中经济技术类外国专家3人,实现了经行政许可聘请经济技术类外国专家“零”的突破。xxxx年,全市共申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项目4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企业产业发展项目9个,推荐申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为解决吉泰走廊建设对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市人才交流中心与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签署了《人才工作合作协议书》,加强了区域人才智力交流。四是结合实际创新机制。为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和征求意见,出台了《吉安市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办法》、《吉安市突出贡献人才奖评选办法》、《吉安市高级人才专项奖励若干规定》、《吉安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评选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吉安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6个人才人事文件。 (四)以机制创新为抓手,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围绕建机制、增活力、保发展这一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和工资制度改革。一是严把进人关。进一步加大了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力度,xxxx年考录公务员设置招考职位394个,其中乡镇机关招录职位293名,占总职位的74.37%,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期满人员36名。制定出台了《吉安市市县乡事业单位实行统一公开招聘工作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市统一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录工作,计划招录1400人。完成招募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256人,安置。二是健全管理关。对91248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年度考核,称职或合格以上人员占99.65%。对全市2500多个事业单位岗位职数进行了审核,为1003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了岗位聘任。三是用好激励关。全市共有21名工作人员被推荐为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11家单位被推荐为先进集体。开展了第三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提高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标准线,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以依法调整为手段,着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深入开展 “春暖行动”,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充分发挥12333热线、信访、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复议等多渠道作用,建立了具有人保部门特色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合机制,矛盾纠纷调处能力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3620户,查处违法案件431起。共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19件,其中调解结案183件。认真落实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落实“五包”责任制,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妥善处理涉及人保领域的信访案件,成功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态势总体平稳。 (六)以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今年以来,特别是遂川县、万安县流动现场会后,各地加大了基层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力度,基层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市建立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205个,占应建数的86%, 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劳动保障协管员制度。二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一网五点”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就业信息系统的联网和使用,实现了“全市联网、一点查询”。通过设备扩容升级,实现了全市“金保工程”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部上线运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与省内8个设区市异地就医多向互联,基本实现了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一年来,尽管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市人保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就业工作进入“两难”期。职业培训发展严重滞后,劳动者职业培训后到本地工业园区就业的比重较低;部分企业用工过渡依赖政府,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用工环境差,员工流失率较高;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就业难、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社会保障进入风险期。工业园区企业扩面征缴没有取得根本突破。社会保险制度城乡间、群众间衔接不顺,大量企业职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随着社会保险待遇连年调整,加之老龄化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缺口在逐年增加。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难度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四是人才竞争进入白热期。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各地方争夺越来越激烈。五是劳动关系进入矛盾凸显期。劳动争议和违法案件数量仍处于高位运行。六、公共服务需求进入井喷期。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经办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薄弱,随着就业和社会保险城乡统筹的推进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xxxx年工作打算 xxxx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以“两提高”(提高人保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贡献率、提高人民群众对人保工作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深化人事制度、职称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作出新贡献。重点是在七个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七个更加”目标。 (一)在推动更高质量就业上功夫,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一是切实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安全合理使用就业资金,发挥就业资金促进就业的最大效益。二是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首位,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三是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支持全民创业30条具体措施,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为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四是加强就业培训,大力推进校企对接促进就业。五是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重点是搭建平台、搞好对接、提供服务。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发挥市场功能。 (二)在推动全民覆盖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社保体系更加健 一是完善社保制度。继续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市级统筹。二是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工业园区、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继续落实好大小集体企业职工、下放返城未安置知青、关破改困企业职工和“老工伤”人员特殊保障政策。三是提升保障水平。确保养老保险待遇按时发放到位。积极推行医疗付费方式改革。四是优化经办服务。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全面实行养老金直发。做好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 (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人才保证更加有力, 一是加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考录工作,为事业发展选好人才。积极开展高层次选拔培养和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专技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和紧缺技能人才政府资助计划。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健全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二是做好招才引智工作。重点围绕我市“6+1”支柱产业,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和紧缺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激励力度,努力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博士后的引进力度,推进博士后工作站创建工作。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创优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高级人才评选奖励表彰活动,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竞争上岗、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聘用、政府指导监督的充满活力的职称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缓解职称评聘矛盾。 (四)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实现人事制度更加完善 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完善公务员竞争性选用机制。深入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员考核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并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为抓手,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完善军转干部计划安置分配办法。健全完善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机制,提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水平。 (五)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收入分配更加合理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认真落实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和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政策。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和监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的企业宏观工资政策、最低工资政策、工资指导线等有关规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六)在劳动维权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劳动关系更加和谐 一是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继续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和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全覆盖专项行动计划。二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力度,推进企业调解组织基层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础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率和质量。三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提高监察执法效能。四是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类信访问题,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七)在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一是夯实基础。首先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次是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建好队伍。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力求每一位人保干部都成为人保工作的“政策通”、创先争优的“模范员”、服务发展的“排头兵”。三是塑优形象。深入开展部门文化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