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AngularJS实用开发技巧(推荐) |
内容 | 一、开端 Angular JS 是一组用来开发Web页面的框架、模板以及数据绑定和丰富UI组件。它提供web应用的架构,无需进行手工DOM操作。 AngularJS很小,只有60K,兼容主流浏览器,与jQuery 配合良好。 二、基础原则了解 ①angular的一些入门了解 一、基础知识 1.angular放弃了IE8 2.四大核心分别是mvc、模块化、指令系统、双向数据绑定 二、一些原则 1.不要复用controller,一个控制器一般只负责一小块视图。 2.不要在controller里面操作dom。 3.不要在contorller里面做数据格式化,ng有很好的表单控件。 4.不要在controller里面做数据过滤操作,有$filter服务。 5.一般情况下,controller是不会互相调用的,控制器之间的交互会通过事件进行。 6.angular利用指令来复用view。 7.$scope是一个树型结构,与DOM标签平行。 8.子$scope对象会继承父$scope上的属性和方法。 9.每一个angular应用只有一个$rootScope对象。(一般位于ng-app上)。 10.可以用angular.element($0).scope()进行调试。 11.使用ngRoute进行视图之间的路由。 ![]() 三、HTML页面最常用且实用的angular内置指令 ①.ng-class(适用于类似点赞、关注等某个样式会因为某个操作改变的情况) ng-class 指令用于给 HTML 元素动态绑定一个或多个 CSS 类。ng-class 指令的值可以是字符串,对象,或一个数组。 如果是字符串,多个类名使用空格分隔。 如果是对象,需要使用 key-value 对,key 是一个布尔值,value 为你想要添加的类名。只有在 key 为 true 时类才会被添加。 如果是数组,可以由字符串或对象组合组成,数组的元素可以是字符串或对象。 建议的两种使用方式: 一、字符串形式,代码如下: <i ng-class="{true:'ion-ios-heart',false:'ion-ios-heart-outline'}[AccountInfo.isFocus]" ng-click='wetherFocus()'> </i> 这样的意思就是,i标签有一个基础类为icon,ng-class则绑定了一个动态的类,而这个类要取哪一个值则由AccountInfo.isFocus的值是true或者false来决定,若其值为true则i标签会添加ion-ios-heart这个类,若其值为false则i标签会添加ion-ios-heart-outline 这个类。i标签还绑定了一个ng-click的事件,在这个事件里面除了处理相应的逻辑之外,还决定AccountInfo.isFocus的值。这样的话,当发生点击操作的时候,自然就改变i标签相应的类,继而表现出不同的样式了。 二、key-value的样式,代码如下: <i ng-class="{'ion-ios-heart':isIos,'ion-android-heart':isAndroid}"> </i> 显然,由代码则可以看出,这样的含义就是当isIos为true的时候就会取ion-ios-heart这个类,当isAndroid的值为true的时候,就会取ion-android-heart这个类。 ②.ng-show和ng-hide(适用于对于不同的情况显示两种不同的内容时) ng-show 指令在表达式为 true 时显示指定的 HTML 元素,否则隐藏指定的 HTML 元素。 ng-hide 指令在表达式为 true 时隐藏指定的 HTML 元素,否则显示指定的 HTML 元素。 哈哈,看着就是水火不容的兄弟。。。。 例子如下: <div> <span ng-click="toggleMenu()"></span> </div> <div> <ul ng-show="menuState"> ... </ul> <div ng-hide="menuState"> ... </div> 设置一个布尔变量menuState(实际开发中你可以用表达式,三目运算式等等),当其为true的时候,ng-show的内容会显示,ng-hide的内容会隐藏。反之则反之。。。 ③.ng-switch(适用于在多种情况下显示不同的内容时) ng-switch 指令根据表达式显示或隐藏对应的部分。 对应的子元素使用 ng-switch-when 指令,如果匹配选中选择显示,其他为匹配的则移除。 通过使用 ng-switch-default 指令设置默认选项,如果都没有匹配的情况,默认选项会显示。 例子: <div ng-switch="essayType"> <div ng-switch-when="4"> .... </div> <div ng-switch-when="3"> .... </div> <div ng-switch-when="1"> ... </div> <div ng-switch-when="2"> ... </div> <div ng-switch-default> ... </div> </div> ④.ng-model(这里主要说一下ng-model神奇的小坑坑) ng-model 指令绑定了 HTML 表单元素到 scope 变量中。 如果 scope 中不存在变量, 将会创建它。ng-model常用于<input>, <select>, <textarea>等元素。 如下代码: <div> <textarea name="my-massage-detail" ng-model="content" placeholder="请输入留言"> </textarea> <ang-click="submitMes()">提交</a><br></div> 按照定义,理论上来说我们提交的时候,直接在controller里面获取在页面定义了的ng-model的值,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这样是不可行的。亲测发现输出了一个undefined,而且,如果在controller里面定义ng-model的初始值的话,获取到的就是初始值而不是改变后的最新值。 查找了一些资料,大概意思就是说。angular限制了我们的一些定义。我们只能使用一个非原始的对象来传递参数。 什么意思呢。稍微改一下上面的例子,如下: html代码: <div> <textarea name="my-massage-detail" ng-model="model.content" placeholder="请输入留言"> </textarea> <ang-click="submitMes()">提交</a> </div> controller代码: $scope.model = {}; $scope.model.content = ''; $scope.submitMes=function(){ console.log($scope.model.content); } 就是我们是定义了一个对象,然后把ng-model定义为这个对象里面的一个属性这样来处理的。这样子,我们就得到了ng-model的最新值了。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把ng-model作为参数传进去就好了。 例子如下: //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ng-model="code"> <button ng-click="setCode(code)">Login</button><br> //controller代码 $scope.setCode = function(code){ alert(code); } 四、数据交互实用技巧 ①Promise的利用 ES6定义了Promise对象。这个对象挺好用的,特别是用在与后台交互的时候。既预防回调过深,又可以针对一些情况做统一处理,还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在angularJs里面也封装了这样一个服务,就是$q。 $q是做为angularjs的一个服务而存在的,只是对promise异步编程模式的一个简化实现版。defer对象(延迟对象)可以通$q.defer()获取,该对象有三个方法: resolve(value):向promise对象异步执行体发送消息告诉他我已经成功完成任务,value即为发送的消息。 reject(value): 向promise对象异步执行体发送消息告诉他我已经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了,value即为发送的消息。 notify(value): 向promise对象异步执行体发送消息告诉他我现在任务完成的情况,value即为发送的消息。 这些消息发送完promise会调用现有的回调函数。 promise即与这个defer对象的承诺对象。promise对象可以通过defer.promise获取,promise对象的一些方法: then(successCallback,errorCallback,notifyCallback):参数为不同消息下的不同回调函数,defer发送不同的消息执行不同的回调函数,消息作为这些回调函数的参数传递。返回值为回一个promise对象为支持链式调用而存在。当第一个defer对象发送消 息后,后面的promise对应的defer对象也会发送消息,但是发送的消息不一样,不管第一个defer对象发送的是reject还是resolve,第二个及其以后的都是发送的resolve,消息是可传递的。 catch(errorCallback):then(null,errorCallback)的缩写。 finally(callback):相当于then(callback,callback)的缩写,这个finally中的方法不接受参数,却可以将defer发送的消息和消息类型成功传递到下一个then中。 defer():用来生成一个延迟对象 var defer =$q.defer(); reject():参数接收错误消息,相当于在回调函数中抛出一个异常,然后在下一个then中调用错误的回调函数。 all():参数接收为一个promise数组,返回一个新的单一promise对象,当这些promise对象对应defer对象全部解决这个单一promise对象才会解决,当这些promise对象中有一个被reject了,这个单一promise同样的被reject了。 when():接收第一个参数为一个任意值或者是一个promise对象,其他3个同promise的then方法,返回值为一个promise对象。第一个参数若不是promise对象则直接运行success回调且消息为这个对象,若为promise那么返回的promise其实就是对这个promise 类型的参数的一个包装而已,被传入的这个promise对应的defer发送的消息,会被我们when函数返回的promise对象所接收到。 具体用法如下: 在angular中,定义一个专门用来交互的服务。 get: function (url, options) { <br> var deferred = $q.defer(); <br> showTip(); $http.get(url, options).success(function (data) { hideTip(); if (data.Success) { deferred.resolve(data); } else { deferred.reject(data.Message); } }).error(function (data) { hideTip(); deferred.reject(data); }); return deferred.promise; } //controller里面的调用 get('url',params) .then(function (data) { //这里是successCallback },function (data) { //这里是errorCallback });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每个请求发出时统一定义一些提示,然后请求结束之后隐藏这些提示。这段代码中,大概意思就是,当请求成功的时候,就会调用deferred.resolve(data),把状态设置为成功,这样就会自动执行then里面的第一个函数即successCallback,并把请求到的数据data传递进去。而当请求失败的时候,则会调用第二个函数,即errorCallback。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AngularJS实用的开发技巧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