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
内容 |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地理的学习是建立在祖国篇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 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 [板书] 形成--"风成说" 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有多层古土壤 [承转过渡]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66页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1、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P69页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得出结论:植被对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读P68页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 [板书] 2、自然因素 [承转过渡] 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课堂小结] 略 [思考题]: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 2.成因-----"风成说"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人为因素 2.自然因素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