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经济地理学) |
内容 |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人文地理硕士学位复试科目《经济地理学》考试内容包括产业经济分析、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分析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产业经济经济分析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占总分的15%-20%) 简答题:(占总分的40%-50%) 分析论述题:(占总分的35%-40%) 三、考查范围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1、考查目标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2、考查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二)产业经济分析 1、考察目标 (1)农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 (2)工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 (3)服务业产业经济活动分析 2、考察内容 (1)农业产业布局条件与资源开发 (2)工业产业布局条件与区位选择 (3)服务业布局条件与区位选择 (三)经济活动区位 1、考查目标 (1)理解区位的概念,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各区位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能够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辩证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的变化。 (3)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2、考查内容 (1)区位与区域:区位的概念,区域的概念。 (2)区位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中间产品、技术,交通,政策与制度环境等。 (3)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四)经济活动区域分析 1、考查目标 (1)掌握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的基本内涵。掌握评价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确定区域支柱(主导)产业的基本方法。了解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工业区位理论和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掌握产业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理论要点;理解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分工和贸易的理论解释。 (2)了解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关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内容。理解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掌握区域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以及我国学者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3)熟悉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及其地理内涵;掌握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掌握区域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及其基本内涵;理解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过程与机理。 (4)理解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的内涵;理解区域差异形成的机制;初步把握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原则及实现途径。 2、考查内容 (1)产业分类方法;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基本理论。 (2)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理论内涵。 (3)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模式、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基本模式、演变规律,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 (4)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城乡相互作用关系。 (五)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1、考查目标 (1)初步了解经济地理学的不同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2、考查内容 (1)对形态描述、地理比较、要素分析、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等思想方法有较深理解。 (2)能较好地运用统计图表、经济地图及技术经济论证等方法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