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一、总体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的目的、内容及课时要求完成课程全部学习。全面了解文学本质、文学创造、文学发生原理与发展规律,文学作品的构成及分类,文学风格流派和鉴赏批评等内容。准确掌握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原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文学事例对基本原理给予说明。识记文学理论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流派的名称及其主要观点等知识。 二、具体细则 (一)了解文艺学与文学理论的性质及分类 (二)熟悉“文学本质” 1.掌握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般性质 (1)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2)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3)文学的真实性(艺术真实)的特质 2.掌握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和艺术概括性 (2)文学的独特功能及其特点 3.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征 (1)了解几种主要的艺术分类方法 (2)语言艺术特征:浓厚的文化性;形象的间接性;描述的宽广性;思想的深刻性 (三)掌握“文学创作”中的重点内容 1.了解文学创作过程诸阶段 (1)素材积累(艺术观察)阶段 (2)艺术构思阶段及其想象、情感和灵感等心理要素和思维方式 (3)艺术表现(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2.掌握典型形象的特性及其创造 (1)典型形象是独特新颖性、丰富性与历史深刻性、概括性的统一 (2)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典型化的方法 3.了解几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四)掌握“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内容 1.掌握文学作品各种体裁特征 2.熟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几个主要文学类型特征 (五)掌握“文学发生发展论” 1.熟悉几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 2.掌握文学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3.深入理解制约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及“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六)熟悉“文学风格论”内容 1.熟悉文学风格的本质及特点等内容 2.了解文学流派的涵义和形成 (七)了解“文学鉴赏批评论”内容 1,了解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的过程及特点 2.熟悉文学批评的性质、标准及批评家的修养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