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请问“大类招生 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 ||||||||||||||||||||||||||||||||||
内容 | 在2005年实行学分制基础上,从2012年起,学校顺应人才成长规律,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构建因材施教、实践贯通、多元发展、个性成长、做人与做事融通的全人教育模式。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自由转出、审核转入”改革,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志趣和个性特质,使更多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发展路径,建立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公民责任与法治规则、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通识教育和工程思维、志存高远与身体力行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2017年有76个本科专业(类)按16个培养大类组织教学,其中有48个专业按所属19个学科大类招生,招生专业(类)与培养类别详见附表。 “大类招生”是指招生计划中按专业(类)设置专业志愿,每个专业(类)中包含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多个专业,考生报考我校时可以选择填报1至6个专业大类(或专业)。 “大类培养”是指由培养方向相近的一个或多个招生大类(或专业)组成培养类别,学生第一学期没有专业身份,主要学习相应培养大类的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和综合素质类课程。 按照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入学的新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和体验,逐步建立对大学、学科与专业的感性认知,对职业生涯有了初步规划,在第一学期末依据本人志趣、职业期望和发展规划,学生可以在培养大类包含的专业中进行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专业(其中艺术类学生只能在录取时的专业大类中选择)。 学生进入专业培养后,如果对已选定的专业仍不适应或不满意,还有机会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末进行二次专业选择,申请转到当年招生同一批次的其它专业。转专业实行自由转出、审核转入。学生转专业申请、审批具体要求和程序依照学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执行。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强化大类通识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附表:2017年招生专业(类)与培养类别一览表
注:以上培养大类中未涉及到的2017年招生专业按专业培养。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