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区域经济学》科目大纲 |
内容 | 科目代码:803 一、考核要求 考生应能:1.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学方面有关概念;2.准确掌握区域经济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3.运用区域经济学方面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素养,并有利于本校人文地理等相关专业择优选拔。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基本知识、概念 第一节区域的概念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第二章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一节经济区位的概念及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 第二节个体单位的区位决策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 第一节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 第三节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 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城乡联系模式;城乡联系网络结构 第四章区域经济增长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第二节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新剑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新增长模式 第三节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工业化的一般模式;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农业发展模式 第四节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节产业结构分类及理论体系 第二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原因 配第—克拉克定理;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主导产业的选择;关联产业配套;基础产业配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产业结构调节手段及其效应 第六章区际分工与联系 第一节区际劳动分工 国际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区际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际劳动分工程度的测试 第二节区际贸易 相互需求法则;交通运输条件;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 第三节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信息、技术的区际转移与扩散 第七章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第一节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第二节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农业、工业、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 城镇体系的特点与层次;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 第八章城市经济 第一节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机制及政策 第二节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基础设施;人力资本 第三节城市基础设施概念、类别、供求、性质、经济效果及其测度 第四节城市竞争力测度及实证分析 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九章城乡边缘区 第一节城乡边缘区概念的界定和范围 第二节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城乡边缘区的特征 第四节城乡边缘区的发展前景 城市区域;城乡一体化 第十章乡村经济 第一节乡村经济的特征 第二节乡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可持续发展关系 可持续农业及其目标;乡村经济中不可持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政策 第一节区域经济政策的范畴、性质 第二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职能 国家区域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职能;地方区域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职能 第四节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对其重点支持、不支持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限制作用分析;地方经济政策的影响与作用分析 参考书目: 1、《区域经济学》.科学出版社,吴殿廷主编,2003。 2、《区域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孙久文主编,2006。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