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字媒体创意工程专业及考试科目 |
内容 | 0810J3 数字媒体创意工程 本学科着重研究数字媒体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实现方法与途径,数字媒体处理与版权管理技术与制度,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与媒体计算方法,数字展示创意与数字传播实现,以提升数字媒体创意与传播的技术研发与学术研究水平,拓展数字媒体技术与理论的应用领域与空间。本学科整合信息处理技术、数字影视技术、计算机技术、新闻传播、知识产权、戏剧影视等学科方向的优势资源,以数字媒体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为基础,在数字技术、数字内容和数字展示等数字媒体领域开展具有开拓性、系统性、交叉性的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和产业背景。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及重点基础研究等项目,以及一批企业和社会委托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 备 注:本年度招收工学博士学位研究生 研究方向:01 数字媒体处理与版权管理 02 数字内容创意与艺术设计 03 数字展示创意与数字传播 指导教师:张文俊教授、丁友东教授、张敏教授(本年度不招生)、陈一民教授(本年度不招生)、石川教授(本年度不招生)、许华虎教授(本年度不招生)、林少雄教授(本年度不招生)等。 招生人数:见“招生计划汇总表” 考试科目:1. 英语 2. 数字新媒体概论 3. 多媒体技术 或 计算机图形学 或 数字传播技术(考试科目由报考导师指定) 参考书目:《数字新媒体概论》,张文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张文俊,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 《多媒体技术基础 (第3版)》, 林福宗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计算机图形学》,倪明田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王宏等,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张文俊(男)教授,博士。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媒体处理与传播技术,数字影视制作与设计,数字媒体资产管理与版权管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电磁学等。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和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部委和上海市的纵向研究课题十余项,取得了一批有突破和创新的科研与学术成果,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了《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和《数字新媒体概论》等专著5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十佳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目前研究的主要项目有:基于视频流的动画绘制与生成、互操作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数字影视特效制作等。 联系方式:021-56338584(O),E-mail:wjzhang@mail.shu.edu.cn 丁友东(男),教授,博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处理与信息可视化技术。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媒体计算、增强现实与计算机动画、多媒体信息检索、可视媒体修复、图像质量评价等。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10余项,目前主持的主要课题有:动画视频语义标注与对象分割(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曾获全国青年计算机科学家会议优秀论文奖。 联系方式:021-56332707(O) E-mail:ydding@shu.edu.cn,网址:http://graphics.shu.edu.cn 张 敏 (男)教授、博士。专业:传播学。主要研究领域:广告传播、会展传播、营销传播理论与实践。在国内较早提出广告业现代转型、广告代理实名制、公益广告促进公共传播、品牌内涵在于质量信用与公平、会展学科以营销传播为定位、世博与会展业联动、世博促进服务社会转型、世博推动文化城市创新等主张,得到好评。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克罗齐美学论稿》、《冰点的热度——比较文学与文化论集》、《西方文学史》、《外国文论史》等著作多部,主持会展高地教材建设、品牌空间研究、广告美学研究、世博会主题论坛议题深化研究等课题多项。曾获全国专业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名师一等奖等。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美学文艺学专业,曾赴日本、美国、香港、台湾访学。现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会展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三角会展城市联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方式:021-66121696(H),021-66135068(O),Email:sdzhangmin@126.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陈一民 (男),博士、教授。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机器人控制技术。获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获国家发明专利二项(1994,2009),实用新型专利三项(1994、2000、2003),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4,2009已公开);获宝钢教育奖(2000)。先后主持或参与了50多个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收录50多篇),出版著作5部。荣誉称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1996);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1995、1997、1999);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1999)。目前承担的课题:增强虚拟现实实时互动与大型异型屏技术集成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维海量数据实时三维交互式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Internet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信息化及数字化设计网研究;移动多媒体应急指挥系统等等。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微型电脑应用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信息技术处专家;上海市公安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专家;“自然与科学”杂志编委;“微型电脑应用”杂志编委;上海市上大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多媒体中心常务副主任。 联系方式:021-56333765(O) E-mail:ymchen@shu.edu.cn;chyimink@online.sh.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许华虎 (男),教授,博士。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机器人仿生技术。主持完成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863 CIMS子课题、上海市CIMS重点应用示范项目。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小型微型计算机》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主编正式出版教材5本。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在美国芝加哥MA. TECHNOLOGY中心访问研究。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AD&CG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信息化咨询专家,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上海市计算机三级课程 “多媒体”组组长;先后担任上海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助理、上海大学信息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海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得的荣誉称号有:“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全国“宝钢教育”教师奖; “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上海大学王宽诚教师奖”,“上海大学蔡冠深奖”。目前主持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承担科研项目有: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磨削专家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目);基于web的孵化企业项目的数据挖掘(上海市张江专项,大型项目);孵化器公共网络服务系统(横向,企业委托)等。 联系方式:021-66135156(0) E-mail:huahuxu@163.com;huahuxu@staff.shu.edu.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林少雄 (男)博士,现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纪实影片、影视文化与视觉认知。出版有《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示:纪实影片发展与执政党的文化策略》(2009)、《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2005)、《多元文化视阈中的纪实影片(2003)、《纪实影片的文化历程》(2003)、《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读解》(2001)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其中《洪荒燧影》、《古冢丹青》(1999)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新编艺术概论》(2007)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影视鉴赏》(2007)入选中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材,《影视理论文献导读》(2005)被国内数十家高校选用为研究生教材,《艺术概论》入选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另有七十余篇学术论文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 主持有“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国家哲社规划课题,2011)、“世博会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元素的运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2010)、“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实施策略及路径研究”(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2008)、“纪实影片文化史研究”(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影学”项目课题,2008)、“从纪实影片的发展看执政党的文化策略”(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2003)“民族艺术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课题,2007)、“纪录片文化研究”(上海市教委社科课题,2002)等项目; 中国高教影视学会、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先后担任上海首届艺术博览会开、闭幕式及专题片拍摄制作总策划(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前期总策划(2003-2004),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中国馆、主题馆整体策划(2009);主编的“中国彩陶文化解密丛书”被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拍摄为六集专题片《神秘的中国彩陶》,本人被聘请为该片学术顾问。 曾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德国之声”(2009)、新西兰奥克兰大学(2005)等高校或机构访学、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专题研究。 联系方式:(H)021-65927709,(C)18601774966 , E-mail:linsx7709@yahoo.com.cn 注:本年度不招生 石 川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中国电影史、电影文化研究、影视批评、电影产业研究。2001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学(电影学)博士学位。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学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文学顾问,上海文化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等。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学者。近年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编译著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电影卷》(上、下)、《谢晋电影选集》(1-6卷)等8部,发表各类电影评论200余篇。曾获台港电影学会优秀论文奖,金鸡百花电影优秀论文奖,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特别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纪录片二等奖等国内外奖项。 联系方式:(H)021-66253192,(C)13916698646E-mail: riverstone0914@gmail.com 注:本年度不招生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