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西大学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通知 | ||||||||||||||||||||||||||||||||||||||||||||||||||||||||||||||||||||||||||||||||||||||||||||||||||||||||||||||||||||||||||||||||||||||||||||||||||||||||||||||||||||
内容 |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3】20号和【2013】40号文件要求,现将山西大学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复试阶段工作安排如下: 一、复试时间 山西大学2013级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将分两批次进行。第一批次复试时间定为2014年1月17、18日两天。 二、复试类别及复试分数线 1.参加本次复试的学位类别有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体育硕士、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特岗教师,其中公共管理硕士MPA、特岗教师为差额复试,其余类别均为等额复试。 2.复试最低分数线 法律硕士复试分数线为:全国联考科目考试总成绩185分,英语33分; 教育硕士复试分数线为:全国联考科目考试总成绩126分; 工程硕士复试分数线为: 有学位考生的复试线为GCT总成绩180分; 无学位考生的复试线为GCT总成绩192分; 工商管理硕士(MBA)复试分数线为:全国联考科目考试总成绩146分;英语30分; 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分数线为:全国联考科目考试总成绩128分;英语30分; (差额复试) 体育硕士复试分数线为:入学资格考试65分; 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复试分数线为: 职业技术教育学GCT总成绩212分; 其余专业领域GCT总成绩190分。 复试名单详细信息将在本网站另行发布(特岗教师名单须等省教育厅审核结束后方公布)。 三、资格审查 1.时间:2013年1月17日上午8:00—12:00 地点: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分组审查:复试考生将按照招生类别分为三组进行资格审查,分组安排详见网站公告或入口处张贴告示。 领取循环单:参加复试的考生应首先在研究生院资格审查入口处领取本人复试循环单一份,请预先在本网站公布的复试名单中查询本人复试编号,以方便领取循环单。在复试的每个阶段均要求在复试循环单上加盖相关部门印章,复试结束后应将此循环单交至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存档。 2.参加复试资格审查需要携带如下材料:《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须签署单位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毕业证、学位证、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及上述材料复印件、准考证。按照国家录取政策,非国民教育序列学历(主要涉及党校、军校)考生不予录取,请符合录取条件的军校、党校学历考生务必提供学历认证报告书或在线学历认证报告(学信网提供),否则视为非国民教育序列学历,我校无法录取。 考生应于2014年1月10日之前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网报系统(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zzgs/zzlkwsbm/)下载本人《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省级主管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及盖章,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山西大学将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不录取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必要时,山西大学将委托有关认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证。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真实有效,一经我校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属实,即取消录取及学习资格。 四、复试 1.政治理论考试 参加类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特岗教师 时间:1月17日下午14:00—16:00 地点:各相关培养单位(详细考试地址届时参见研究生院有关通告)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关注当前国内、外时事政治事件以及热点问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运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重考查考生的时政分析能力和对当代政治的辨析能力。 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文献、十八大报告、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政文献等。 2.专业测试及综合面试 时间:1月18日全天 其中18日上午,教育硕士、工程硕士、职业学校教师将进行专业基础课笔试,综合面试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安排,具体安排详见各单位复试方案。 地点:各培养单位 内容: (1)法律硕士(J.M) 综合面试——复试内容包括法律基本理论知识、与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有关的法学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硕士(Ed.M) 专业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如下:
综合面试——侧重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测试考生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水平及考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反映能力。 (3)工程硕士 专业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如下:
综合面试——由复试专家小组对考生逐一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本领域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及着重测试考生是否有能力进行相关专业的创新研究或科学实践。 (4)工商管理硕士(MBA) 综合面试——测试考生对工商企业管理方面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其应用。 (5)公共管理硕士(MPA) 综合面试——测试考生的公共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面试方式为随机抽取一套面试题目进行问答。 (6)体育硕士 专业知识测试——采用口试形式,全方位考查考生对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科前沿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查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该部分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 专业技能测试——在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中任选一项,技术评定分数占70%,运动成绩占30%。该部分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 (7)职业学校教师 专业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如下:
综合面试——侧重各招生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具体内容咨询各培养单位。 各培养单位咨询电话:
五、调剂 各类别专业学位调剂工作,限在山西省内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各专业学位类别间、领域间均不能进行调剂。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不进行跨校、跨领域调剂录取。 报考其他院校的工程硕士考生如申请调剂到山西大学,请持2014年GCT成绩单于1月15日前向研究生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可参加我校复试(咨询电话:0351-7018027,赵老师)。我校其他类别专业学位和职业学校教师均不接受校外考生的调剂申请。 报考我校且符合调剂条件的考生,如果希望调剂到省内其他院校相同专业领域,请于1月15日前向研究生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0351-7018027,赵老师)提出调剂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方可调剂。 六、学费预缴纳与交回复试循环单 1.学费预缴纳:参加复试的考生请于1月17、18日到山西大学计划财务处预缴纳学费,过期不候。收费金额包括预缴学费和100元复试费(预算额,将按实际复试项目扣除相应金额),收费标准如下:
考生缴费一律使用银联卡刷卡缴费,不接受现金(为方便快捷,建议使用工商银行银联卡并按规定存足款额)。如因特殊情况未能现场缴费的,请于1月15日之前向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0351-7018027 赵老师)提交书面申请,经过批准后可延期10天补缴。规定期限内未缴纳预缴学费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取消其录取资格,由其他考生递补。 复试期间,考生可视情况自行选择缴费时间,建议大家尽量分开时段缴费,选择人少的时候排队,从而提高缴费效率。工程硕士尽量在17日下午缴费,法律硕士、MBA、MPA尽量在18日上午面试结束后缴费,其余类别考生尽量选择17日上午和18日下午缴费。 2.交回复试循环单:考生结束复试确定录取后,请于1月18日下午务必将复试循环单和计划财务处出具的缴费收据的复印件交回到研究生学院专业学位办公室(303室)。 七、录取 1.我校根据考生第一阶段初试成绩及第二阶段复试成绩综合考量后进行最终录取,并及时在网上公布录取结果。 2.我校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系统”将拟录取人员名单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审批结果预计于2014年3月中下旬在“山西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届时考生可持预录通知书到研究生院领取入学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到各培养单位注册报到。如因考生个人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国务院学位办不予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1月6日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