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4年重庆工商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 ||||||||||||
内容 | 重庆工商大学简介 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重点支持高校。 近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审时度势,紧紧抓住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凝练形成“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之路,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博,学校管理日臻完善,特色逐步彰显,竞争力显著提升,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学校站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学校确立“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涵盖7个学科门类、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开设有22个学院(中心)教学单位,有2个独立学院,7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市级特色专业。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应用经济学),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50余个二级学科点)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站。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等8个市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深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拥有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15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300项,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决策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研究15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二等奖、重庆市科技奖励等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10余项,国家专利283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学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专用滤油机系列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部论坛》杂志为核心期刊,学报社科版被评为“重庆市一级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6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10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3人。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 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等高素质人才培养平台。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近500项。2006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建校近60年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各层次毕业生10万余名,有的已成为技术、管理、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不断拓展、深化以广泛的国际合作为纽带,以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地、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办学为突破口的开放办学思路。率先探索出国际商学院“2+2”双校园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由中外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新路。现与英国林肯大学、法国图卢兹一大等1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开展培养学士、硕士的合作项目,与17个国家(地区)的57个知名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关系。开设了重庆首家ACCA成建制教学班;开设“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和“国际结算(ISM)”国际项目班。学校每年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和合作研究,并选派师生出国交流、访问及交换学习。与10余个地方政府、1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作关系。重庆市政府按照“政产学研用”合作办学模式,依托学校举办重庆金融学院,致力于办成金融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着力培育校园文化。现设有南岸校区和江北校区,占地总面积2733.4亩。南岸校区坐落在长江之滨,南山之麓,紧邻重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楼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与蓬勃盎然的工商精神相得益彰,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和“文明单位”。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218.48万余册,中外文报刊2669份,建有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建有“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学校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承担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的服务职能。 风正一帆悬,策马劲扬鞭。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重庆工商大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位居中西部同类型高校前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经、管、文、工、法、理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一、中心概况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前身是1993年建立的原重庆商学院经济研究所。2000年9月更名为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2002年10月在区域经济研究院基础上,依托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流通经济、数量经济、国民经济与统计等优势学科成立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4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重庆市唯一部市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中心下辖的区域经济研究院在全市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位居全市综合排名第一;同年,中心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心常务副主任文传浩教授代表中心受到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集体接见合影;2010年,中心在教育部五年评估中荣获同类基地全国第三名;中心已连续9年获得全校年度评估第一名。 中心下辖两个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院和产业经济研究院,实行“一心”辖“两院”的管理模式。中心设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巴渝学者”及重庆市首批经管类唯一“两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中心拥有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点,是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硕士点建设平台;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共建“经济分析与预测联合调研基地”;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共建“重庆市园区经济咨询中心”和“重庆市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与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是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挂靠单位。 二、人才队伍 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40余人。其中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27人(留学归国博士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国土资源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改革开放30年经济风云人物2人;获省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人;两江学者1人;巴渝学者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后备人选4人。 三、科研成果 中心成立以来,以西部大开发——长江上游地区——成渝经济区——重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形成了以应用经济为主,理论经济、工商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体系。近5年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重庆市委市政府直接委托重大项目4项,省部级及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40余项,科研总经费3700多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3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出版学术专著45部,在《经济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公开发表(或转载)论文1150余篇。 四、学术交流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我校重要科研平台,中心非常重视学术交流。中心成立以来,共举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8次;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派出研究人员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500余人次。其中的一些重大学术活动包括:2013年9月承办“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2012年5月主办“2012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前沿学术研讨会”;2010年12月主办“新形势下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论坛”;2009年5月主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高层论坛暨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类)年度工作会议”;2009年11月主办“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2006年10月主办“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五、学科建设 经过十余年建设,中心的学科建设工作也取得快速发展。依托中心的区域经济学是“十五”全市首批市级重点学科和“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2009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心组织的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在内的68所大学应用经济学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排名28位;2009年,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组织的排行榜中,我校区域经济学取得B+的好成绩(全国仅21所知名大学取得A+和A);2010年,中心牵头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市外专家匿名评审中位居我市经管法哲学科组第一名;2010年,中心申报的《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被评为市级优质课程;2011年,中心牵头的应用经济学获批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中心牵头成功申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博士点——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2012年,中心牵头的应用经济学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组织评估的全国88所参评高校学科排名中位居第30位。 六、人才培养 2003年,中心成为我校首批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单位。2012年,中心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已正式面向全国招收博士研究生2名。中心作为唯一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培养单位,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夯实基础,强化实践,因材施教,突出特色,重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4年以来,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名序发表的重要期刊和CSSCI期刊23篇,核心期刊50余篇;评选市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参与各类课题800余人次。目前,在校研究生88名,已经为社会输送了249名优秀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涉及中央及地方政府机关、银行、高校等领域,毕业生受到所在单位的好评。 七、对外服务 中心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为遵义市、邻水县、城口县、巴南区、九龙坡区等政府机关干部进行专题培训百余次,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1小时经济圈、产业转移、新农村建设等。 重庆工商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学位〔2011〕13号)、《关于开展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2011〕55号)有关精神,重庆工商大学围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的总体要求,依托自身鲜明财经特色的多学科体系、优越的办学条件、地处三峡库区的特殊区位和多年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推荐下成功申报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项目”。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通知》(学位[2012]40号),该人才培养项目系全国30个试点项目之一,于2013年正式面向全国招收并培养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的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本项目紧紧围绕“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重大问题展开,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强烈的三峡移民奉献精神,拥有厚重的应用经济学理论素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环境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具备解决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三峡库区“能扎根、能出谋、能干好”的复合型、创新性高端人才。通过努力培养,使博士生能有效开展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的战略规划、项目顶层设计、特色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成为在库区可持续发挥作用的特殊高端人才。 二、招生方式 我校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为公开招考方式,采取“统一考试”。 三、报考条件 1、基本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优良,遵纪守法。 (2)学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已取得硕士学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须在我校博士生网报前获得硕士学位)。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 ③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报考的,应完成以下手续:已在就读院校完成提前毕业申请手续,并提供相关证明;最迟在博士生入学前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经学校审查合格。 ④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获得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后,有6年及以上工作实践经历;通过CET6考试,获得合格证书或成绩达到426分(其它语种应达到相应水平);已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至少1篇论文,并经认定达到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经学校审查合格。 (3)有两名与本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已获博士学位者,不得再次报考博士研究生。 2、优先条件 本项目由于其特殊性,其招生对象优先考虑三峡库区相关专业优秀的应届硕士研究生、相关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具有硕士学位的优秀在职人员;优先考虑对库区移民问题有较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的考生;优先考虑国务院三峡办及所属系统推荐的在职骨干等。 四、招生规模 2014年拟招生规模4-6名。 特别说明:本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计划为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学校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五、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2月6日起-2014年3月16日止,请报名考生登陆http://grs.ctbu.edu.cn/cqtbu/(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在左下方的“博士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 2、现场确认:请考生于2014年3月22日-3月23日持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科研成果、任职证明等相关材料到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厚德楼7005室)进行现场确认。 六、考试 1、考试程序 (1)笔试:考试科目详见“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面试:由培养单位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组织,考生面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①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关的两项科研成果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 ②博士阶段研究计划书,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清晰、完整的研究计划。 其中,同等学力考生和专业学位学历、学位考生需加试硕士学位期间的主干课程《中级西方经济学》和《中级计量经济学》。 2、考试时间及地点 (1)笔试时间:2014年4月12日-13日。 (2)笔试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博智楼。 (3)面试时间及地点:笔试结束后(4月13日下午),考生到报考单位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报到并参加面试。 七、录取 1、按照考生的综合成绩并参考其科研情况和工作实际情况进行择优录取。 2、面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学习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3-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九、体检 考生自己选定一家三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报名现场确认时向研究生院递交体检报告。 十、就业 本项目根据其特殊性,毕业生原则上需到三峡库区相关岗位就业。 重庆工商大学 201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博士生导师王崇举简介 王崇举(1948-),男,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科技顾问团成员,重庆市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兼任重庆市政府参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 王崇举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决策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和硕士、博士培养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科技部软科学项目等9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重庆市委市政府下达应急项目5项,教育部及重庆市科委、市社科联等纵向项目22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报告40余份,出版学术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政府奖27项。其成果在重庆市、西南及西部地区以至全国都具有相当影响,对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科研成果突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获得者,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重庆·三十名经济风云人物”之一,2012年荣获我校“科研标兵”称号。 邮箱地址:wcj@ctbu.edu.cn 博士生导师文传浩简介 文传浩(1972-),男,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环境科学与工程、MBA专业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产业经济学“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010)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研究(11&ZD161)”首席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学(绿色GDP方向)合作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6、1999、2002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法国里昂二大、香港侵会大学等从事高级访问学者或学术交流;先后荣获教育部“宝钢奖”、团中央“建昊奖”、“昆明市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贵州省省管专家等称号,曾任第十届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重庆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委员、常委,现兼任重庆市政协委员、南岸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南岸区副主委、九三学社重庆工商大学委员会主委等社会职务;以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成果通讯评审专家,中国烹饪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产业经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理事、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员会经济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区域经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近年来主要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领域研究。先后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招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科技部“973”子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地方区县或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先后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权威、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参加编写全国高校本科、研究生教材3部,论文被国内外学者引用达600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其他奖项3项。 邮箱地址:chhwen1972@163.com 博士生导师廖元和简介 廖元和(1950-),男,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区域经济学学术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即到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工作,1988年破格评为副研究员,从事经济学研究。1990-199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读研究生,于1993年7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10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2月被评为研究员,同年6月被任命为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98年起兼任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2004年起担任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2009年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从1999年到2004年1月担任著名学术期刊《改革》主编,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期刊《西部论坛》主编。 30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经济学研究。在公有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成渝经济区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总计获26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2次获得国内公认的经济管理类最高奖——蒋一苇企业改革和发展学术基金奖;获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4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3项四川省和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获4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均排名第一。在学术期刊上共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独撰、合作和主编著作共5部。其代表作《公有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关于财务源泉、私有经济和剥削的探讨》、《中国西部的工业化进程》、《关于成渝经济区的探讨》、《城市化进程和中国土地制度创新》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其论文《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财经网等同时全文转载(3万余字),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 邮箱地址:lyh4085@126.com 博士生导师周兵简介 周兵(1967-),男,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2005年被重庆市高评委评为教授,2006年被西南财经大学评为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等院校骨干教师,重庆市科技决策咨询专家,重庆市发改委规划评审专家,重庆市社科联学术委员,重庆市市管专家库成员,重庆市开县等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学科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中国管理科学》、《华东经济管理》、《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在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经济学科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博士后基金、重庆市重大咨询研究项目等17项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多次获得省部级政府奖励。 邮箱地址:649670638@qq.com 博士生导师黄志亮简介 黄志亮(1955-),男,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合作博士后工作站导师、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MBA导师;曾任重庆市第三届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委讲师团成员。1974年至1978年1月在贵州大方县务农、民小教师;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四川大学就读经济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82年2月-1985年8月贵州大学任助教;1985年9月-1988年6月在南开大学就读经济学硕士,获硕士学位;1988年7月-1989年7月在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财经办任主任科员;1989年8月-2002年3月在重庆商学院任教师、副系主任、系主任、副院长;1995年获国内贸易部有突出贡献的部级专家称号。2002年4月-现在,重庆工商大学任教授。 2002年3月赴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10月赴英、法、德、意等国家考察高等教育;2004年8月至11月,在日本立命馆大学、亚洲太平洋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8月,在英国牛津大学研修;2008年5月,赴美国纽约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考察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月,在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研修。已出版独立专著、合著、编著18部;独立主持、参研国家、省部级课题18项;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科研奖8项。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副主编、重庆市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重庆市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城乡统筹与移民安稳致富、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 邮箱地址:2304873059@qq.com 博士生导师曾庆均简介 曾庆均(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工商大学社科处处长、科技处处长,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得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重庆市教育系统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重庆市高校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市商贸流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商业网点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院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 曾庆均教授长期从事商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尤长于区域商贸与规划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0多篇;出版《现代贸易组织理论与实务》、《三峡库区服务业发展研究》、《重庆商贸发展研究》等10部学术专著(含合作);主编国家规划教材《零售学》;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1项、省部级课题15项,主持各级政府委托课题70多项。获省部级人民政府奖1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邮箱地址:zqj@ctbu.edu.cn或zqj5516@sina.com.cn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