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海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世界史) |
内容 | 060300世界史 上海大学世界史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优势,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学术研究,以使世界史研究真正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世界史学科的学术团队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牛津大学、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乔治敦大学、埃及开罗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民族与宗教多样性研究所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本学科注重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的理念。团队成员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2项,省部级项目13项,国际合作项目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与教学奖项4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StudiesinWorldChristianit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近三年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7人次到海外访学、参加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有论文在《世界历史》、《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区域与全球问题研究。包括土耳其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宗教与全球政治等。本方向有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与美国宗教学会、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民族与宗教多样性研究所、土耳其海峡大学等合作召开“全球化与宗教多元主义”等5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所依托的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中心是国际“全球学研究合作团队”的成员组织,与国际上30余所高校的全球学教学与研究单位有密切的学术联系。 2.西方古代文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文献、犹太文化、圣经与西方文明等。本研究方向主要成员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所有主要成员都主持过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在内的重要科研项目,都有出国留学、教学、访问或做研究的经历,与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地区诸多海外著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和相关著名学者建立了交流关系。 3.世界近现代史。本方向集中于世界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重大议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领域为:(1)欧美近现代医学社会史;(2)美国对外关系史;(3)冷战国际史。本方向有一支国际化的研究队伍,与耶鲁大学、肯塔基大学、英国斯特斯克莱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建有密切的学术联系,所培养的研究生已分别在《世界历史》、《美国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01区域与全球问题研究 02西方古代文明研究 03世界近现代史 指导教师:郭长刚、张勇安、周平、葛壮 招生人数:2 考试科目: 1.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任选一种) 2.世界通史 3.全球化理论(01方向);西方古典文明(02方向);世界近现代史研究(03方向) 参考书目: 世界通史: (1)《世界史》(古代史编、近代史编、现代史编),吴于堇、齐世荣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新全球史》(上、下,第三版),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现代世界体系》(1-3卷),[美]沃勒斯坦著庞卓恒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专业课: (1)MartinGoodman,TheRulingClassofJudaea:TheOriginsoftheJewishRevoltAgainstRome,A.D.66-70,Cambridge,1987. (2)TessaRajak,TranslationandSurvival:TheGreekBibleoftheAncientJewishDiaspora,OxfordUniversityPress,2009. (3)PhilipAlexander,TextualSourcesfortheStudyofJudaism,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0. (4)MelvynP.Leffler,OddArneWestad,TheCambridgeHistoryoftheColdWar,Vols.1-3,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 (5)周平:《〈犹太古史〉所罗门传:希伯来传统与希腊化双重视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苏国勋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杨雪冬:《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8)[美]孔华润主编:《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王琛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9)[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董正华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10)[英]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国家系谱》,刘北成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美]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何兆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郭长刚(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专业:西方文化史。主要研究领域:西方社会文化史、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的话语权问题:以政教关系为中心”等课题多项;主要著作有《全球化、价值观与多元主义:全球化时代宗教、信仰与文化变迁研究》、《传统与务实的典范:古罗马的智慧》等,主编有《全球学评论》。曾往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修习基督教神学;作为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项目访问学者往美国国务院、美国宗教学会、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宗教学系等地访问。现为上海大学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理事、宗教学会理事;美国宗教学会会员、国际宗教社会学学会会员。 联系方式:66133310(O),E-mail:gchgang@staff.shu.edu.cn 张勇安(男)教授,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欧美近现代医疗社会史、美国对外关系史、冷战国际史。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与全球禁毒体系的建立、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国医学会与毒品管制的源起。著有《变动社会中的政策选择:美国大麻政策研究》等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美国研究》和《欧美研究》(台北)等刊物以中文或英文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近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社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上海市第十届哲社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奖项。目前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曾经多次赴美国、英国和香港等地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组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曾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客座研究员。现为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与肯塔基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联系方式:66133930(O);E-mail:zhangyongan@shu.edu.cn 周平(女)教授、博士,毕业于英国雷丁大学古典学系,师从国际知名学者、犹太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泰萨.瑞洁克教授。专业: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犹太文化、历史及文学(圣经文学/文献、古代巴勒斯坦历史文化、希腊化时期犹太文献、约瑟夫斯研究、犹太流散文化、犹太文学/文化在中国的接受、圣经与西方文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犹太古史》的希腊化嬗变与希伯来精神:所罗门的智慧”与“史学家约瑟夫斯及其世界”。独立出版《〈犹太古史〉所罗门传》、《走出伊甸园——圣经人学研究》、《西方文化源流》等3部学术著作及《约瑟夫斯》等多部译著。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犹太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周平教授的文章《文化符号的辨识与〈圣经〉互文解读》获201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周平教授的约瑟夫斯研究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联系方式:021-66133310,janezhou@shu.edu.cn 葛壮(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伊斯兰教、当代宗教和宗教史的研究。现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东南沿海地区回族和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特点》、《改革开放形势下的西北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论文,并曾参与和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市、院所三级课题。曾参与合作的有《上海宗教史》、《人?社会?宗教》等书,个人单独撰写的《宗教与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于1999年出版,并获得第五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二等奖。另在2002年出版了个人专著《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2005年,与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教授共同主编出版《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回顾(宗教卷)》(由上海市社联组织的大型集体合作项目,共13卷,该丛书获第八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并担任了2007年岁末出版的《上海大辞典》(该书获第九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中的宗教类编委。2008年出版了《养怡之福—道教与老龄社会》一书。2010年,个人领衔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长三角都市流动穆斯林与伊斯兰教研究》。 联系方式:021-66133310,gezhuang2000@126.com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