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上海大学2014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建筑与土木工程) |
内容 |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拥有“结构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系在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结构抗震减震及控制、工程结构抗风、饱和/非饱和土的基本特性及理论模型、岩土结构变形机理及加固技术、港口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下结构和土木工程材料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拥有多名高声誉专家、学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如美国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英国Ast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xeter、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Newcastle和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等)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多项合作研究项目。挂靠土木工程学科的上海大学-上海城建(集团)公司建筑产业化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上海建筑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加强建筑信息化和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本领域教师已承担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众多社会科技服务项目,获得过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大量的科研论文,并有相当数量的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收录,拥有发明、实用和软件著作权专利多项,这些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相关行业的实际工程,获得较高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为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着重研究解决建筑、桥梁、道路、隧道、地下及水工等结构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上海市的长远规划,在民用及工业建筑、轨道交通、灾害预测防治、结构修复与加固、港口工程、再生建筑材料及近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丰富科研成果。 在教育教学方面,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构建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和学习的环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曾多次获国家级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2008年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土木工程概论》于2005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并有若干门上海市精品课程。 依托上海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上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土建甲级)等实践基地,上海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专业职业为导向,注重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重视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尤其是高层建筑结构和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受到高水平训练,使研究生充分适应行业或职业实践工作的需要,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 01.结构计算模拟分析与应用 02.结构抗震与减震及其设计研究 03.结构优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可视化研究与应用 04.结构振动控制及应用 05.钢结构分析及设计 06.结构风工程分析及应用 07.港口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及应用 08.城市防灾减灾及施工技术研究 09.桥梁、隧道的性能分析及其设计、施工 10.土工合成材料及加筋土结构应用 11.地基处理技术 12.建筑物及地下结构的加固理论与设计 13.桩-土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研究及应用 14.城市道路与轻轨交通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15.土木工程材料断裂损伤、裂缝控制及其应用 16.新型生态型道路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17.再生混凝土集料稳定碎石研究及应用 18.工程结构抗风 19. BIM与建筑信息技术 指导教师: 叶志明教授、周文波教授、徐旭教授、杨骁教授、张孟喜教授、朱杰江教授、李春祥教授、孙德安教授、姚文娟教授、刘文光教授、徐金明教授、彭妙娟教授、孙家瑛教授及13名副教授及相关企(事)业校外导师等。 招生人数:33 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4 英语二 3.302 数学二 4.933 结构力学(专) 5.专业英语,混凝土和土力学(复试科目) 6.材料力学,工程结构抗震(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