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内容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001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0523 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是由原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相应的机械系合并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59人。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热能工程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为省级重点学科。 设有10个研究团队,9个教学管理单位。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教育中心,其中“高效切削及刀具实验室”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具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1个,省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 设有现代制造技术与刀具开发、数控加工技术及模具开发、新型建材设备、机械CAD、数字化设计与自动机械产品开发、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智能机械、数字医学工程、机电系统监控与诊断、润滑理论与轴承、车辆制造及检测技术、工程传热与流动技术、工业设计、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机械动力学与可靠性、技术创新方法共16个研究所。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1金属切削理论及刀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1机械设计
02数字化加工与智能制造
03制造过程监测技术及其装备
04非传统加工技术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01流体传动与设备控制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1机械设计或80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机器人技术
03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技术
04机械设备数控技术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1智能设计与数字化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1机械设计
02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
03机械结构强度理论与可靠性分析
04机械润滑密封与控制
05机械结构损伤、疲劳与断裂
080204 车辆工程 01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1机械设计或804汽车理论及构造
02汽车测试与逆向工程技术
03电液伺服及电子控制技术
04车身工程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
080702 热能工程 01电机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3传热学
02流化床、洁净能源与污染控制技术
03可再生能源、蓄能技术及热舒适、空气
04辐射加热与节能环保技术
085201 机械工程 (专业学位) 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机械设计或80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机械电子工程
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85206 动力工程 (专业学位) 01电机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3传热学
02流化床、洁净能源与污染控制技术
03可再生能源、蓄能技术及热舒适、空气
04辐射加热与节能环保技术
085234 车辆工程 (专业学位) 01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机械设计或804汽车理论及构造
02汽车测试与逆向工程技术
03电液伺服及电子控制技术
04车身工程及现代设计制造技术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专业学位) 01产品设计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7工业设计工程④842专业综合设计
02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03人机交互设计工程
04CMF设计工程
05设计管理工程
06视觉传达设计工程
07环境艺术设计工程
08数字化设计工程(含数字媒体与动画创作)
0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58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一九九八年由原电工材料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部分专业合并组建而成,下设四个专业中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省及重点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高级职称6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龙江学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7人,有出国进修经历的教师32人,已获博士学位53人,占一线教师队伍的72%。形成了以博士生导师、教授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级特色优势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省重点学科,装备制造技术为省重点学科群。目前材料学院有“液态金属成型过程快速检测与质量控制”和“光电功能石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拥有材料研究与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铝镁合金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在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研发中心。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高分子工程电介质材料研究与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高分子化学④805高分子物理
0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03功能高分子
04高聚物成型加工
05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光电功能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06物理化学或827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2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03介电现象及应用
04石墨新材料
05材料性能研究及检测技术
06新能源材料
07纳米复合材料
08阻燃材料
080502 材料学 01金属材料加工过程快速检测与优化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06物理化学或807材料科学基础或808材料成型基础或827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2高分子电介质材料研究与应用
03金属材料成型新技术及设备
04特种金属材料
05焊接新材料、新工艺
06纳米材料
07复合材料
08功能材料
0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0环境材料
11先进陶瓷制备及韧化
12石墨新材料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1金属材料加工过程快速检测与优化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07材料科学基础或808材料成型基础
02轻合金加工技术
03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04特种金属材料
05材料加工设备
06金属材料成型新技术及设备
07焊接新材料、新工艺
08功能材料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1新型绝缘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09绝缘材料工艺原理
085204 材料工程 (专业学位) 01有机高分子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6物理化学或807材料科学基础或808材料成型基础或827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02无机非金属
03金属材料表面处理
04复合材料
05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06材料加工过程测试与控制技术
07新型合金材料性能及控制
08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及质量控制
09材料加工新工艺、新方法
10材料加工设备
11先进陶瓷制备及韧化
12石墨新材料
13阻燃材料
003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1608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一所强、弱电相结合的工科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超过55%,具有硕士学位者超过85%,已形成一支以博士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以高电压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2个专业方向及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为依托的电介质工程实验室为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工程电介质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和专业方向为依托的“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以电机与电器学科和专业方向为依托的“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校企联合工程研发中心,且为普通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型实验室;拥有电气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机与控制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同时拥有电缆技术与材料、电气绝缘检测技术、特种电机及控制、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研究所。 080801 电机与电器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301数学一④810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电磁场)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301数学一④810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电磁场)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10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电磁场)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0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电磁场)
08080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电路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以电子信息工程省级重点专业依托, 共享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主要开展时频信号分析等信号处理理论及应用研究;电气设备信号、生物医学信号、机械设备信号检测、处理及诊断;医学、红外等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智能微电网检测与控制 01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3数字信号处理
02多源信息融合与故障诊断
03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85207 电气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0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电磁场)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 01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3数字信号处理
02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应用
0808Z1 电介质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2电介质物理
0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064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师11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3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全院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黑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并且是东北三省省属院校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智能计算及优化设计理论、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及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图形学与CAD等特色鲜明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系、网络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电站控制设备研发中心和网络信息安全研发中心等教学和研究部门。学院具有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软件环境,主要有SUN工作站、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测试仪、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台、接口实验台、EDA/SOPC实验台及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台等,还有Unix 、Linux 操作系统、Oracle、Sybase数据库、Ideas和UG软件等,此外学院还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黑龙江省CAD应用技术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算机技术人才培训中心、哈尔滨软件服务外包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哈尔滨理工大学—Oracle人才培养基地、哈尔滨理工大学—Oracle国际认证考试中心、美国Xilinx—哈尔滨理工大学和美国ATMEL—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等平台。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探测与成像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4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自命题)
02数据库理论及应用
03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04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05企业智能计算
06嵌入式系统
07决策支持系统
08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控制技术
09科学计算可视化
10软件重用及构件技术
083500 软件工程 01软件设计与高级开发
02图像工程
03数据库与数据工程
04网络与信息安全
05企业智能与优化调度
06嵌入式软件开发
085211 计算机技术 (专业学位) 01数据库与管理信息系统
02计算机图形学与CAD
03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04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05企业智能计算
06嵌入式系统
07计算机控制技术
08科学计算可视化
09基于Web的信息处理技术
085212 软件工程 (专业学位) 01软件设计与高级开发技术
02图像工程
03数据库与数据工程
04网络与信息安全
05企业智能与优化调度
06嵌入式软件开发
07算法设计和分析
08软件重用及构件技术
005自动化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0850 自动化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由原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相应的系合并而成。   教职工总计7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教授26名,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名。 学院成立以来,十分注重科研和学科建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有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所、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研究所、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所。控制理论与工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实验室和研究室48个,总面积达4210平方米。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301数学一④815自动控制原理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81103 系统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81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81105 导航、制导与控制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85210 控制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06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307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于三校合并之后的1998年4月,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代成立的电磁测量及仪表专业。 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建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获批测控技术与仪器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师104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含高工)35人、讲师38人、助教6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余人;龙江学者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12人。 学院设有测控技术及仪器系、通信工程系、安全工程系、传感网技术系、电子教研部和实验中心;共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500多人;全院仪器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 080300 光学工程 01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16工程光学
02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
03目标探测与识别
04激光技术及应用
05光纤传感与光纤通信
080400 仪器科学与技术 01传感器及仪器可靠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17电子技术(含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
02生物医学仪器
03微纳敏感器件与微机器人
04嵌入式检测系统与网络仪器
05激光测试仪器
06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07图像检测与机器视觉
08电气测量技术与系统
09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1电力测试技术
02电能变换与控制
03新能源系统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1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18信号与系统
02计算机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
03软件无线电理论与技术
04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1图像处理理论与技术
02信号检测及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03频谱估计理论与技术
04多媒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08110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现场总线及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17电子技术(含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
02智能检测技术与仪器
03图像处理与生物信息获取技术
04智能电网的电能分析与管理
083700 安全科学与工程 01工业安全与风险评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19安全系统工程
02城市安全与事故应急
03安全检测技术
04安全与可靠性工程
05网络与信息安全
085202 光学工程 (专业学位) 01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6工程光学
02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
03目标探测与识别
04光纤传感与光纤通信
085203 仪器仪表工程 (专业学位) 01传感器及仪器可靠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7电子技术(含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
02嵌入式检测系统与网络仪器
03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
04图像检测与机器视觉
05电子测量技术及仪器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 01无线通信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7电子技术(含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或818信号与系统
02图像处理技术
03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
04软件无线电技术
085224 安全工程 (专业学位) 01工业安全与风险评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9安全系统工程
02城市安全与事故应急
03安全检测技术
04安全与可靠性工程
05网络与信息安全
007管理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207 学院现有教师近100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35人,近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1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9人。已形成博士后、博士、硕士、专业硕士和本科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拥有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哈尔滨理工大学高新技术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及6个本科专业实验室:工商管理实验室、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实验室、旅游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和市场营销实验室。 081103 系统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20运筹学
085236 工业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1管理学
085239 项目管理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821管理学
085240 物流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20运筹学
120202 企业管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21管理学
120203 旅游管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25600 工程管理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008经济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255 经济学院系于2008年年末从原经济管理学院拆分成的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专业教师54人;正高职教师20人,副高职教师2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在读博士5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9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拥有校级学科带头人及后备带头人8人,校级拔尖人才2人,有11名教师具有留学背景,1人获得校级青年科技基金项目,校级优秀主讲教师1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1人。 020200 应用经济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22经济学(含宏观、微观)
120201 会计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3数学三④821管理学
125300(新增) 会计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无④--无
009应用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0789 应用科学学院于1998年4月由原哈尔滨理工大学基础教学一部、基础教学二部和技术物理系合并组建,原哈尔滨理工大学技术物理系在合校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建议,于1978年6月成立的。 学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教授20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38人,高级工程师8人,副研究员1人。 拥有省级基础物理与技术物理实验示范中心、中央和地方共建有机电子器件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电子器件可靠性实验室、光通讯及光信息处理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实验室,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 070100 数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12数学分析④823高等代数
070200 物理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普通物理(含电磁学和光学)④824量子力学
080300 光学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25光学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主要研究功能材料以及相关器件微结构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聚合物基纳米电介质、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等研究方向。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302数学二④828普通物理或829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或830固体物理基础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26半导体物理
085209 集成电路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6半导体物理
010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710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创建于2002年,位于学校南区。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近1447人,硕士研究生83人,工程硕士50人,博士生12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17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学院1人入选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3人入选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有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科后备带头人5人。同时学院还聘请了一批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教风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教学与学科发展需要的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学院绿色化工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实验室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31有机化学或832化工原理或833物理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1外国语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925 原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2008年10月与原公共外语教学部合并,组成新的外国语学院。学院现设有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朝鲜语系、大外一部、大外二部、大外三部、研究生教学部、儿童语言研究中心、语言中心和翻译中心等部门。 现有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 1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62人;现有硕士生导师26人。获博士学位者13人,在读博士20人;具有国外学习经历者79人。同时,外聘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人。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0二外法语或241二外日语或242二外俄语③614综合英语(基础英语、写作、翻译)④834专业英语(语言学、专业翻译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1二外日语或243二外英语③615俄语理论与实践④835俄罗斯文学与国情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42二外俄语或243二外英语③616基础日语④836日语综合(翻译、写作)
055101 英语笔译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1翻译硕士英语③357英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055102 英语口译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55105 日语笔译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13翻译硕士日语③359日语翻译基础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055106 日语口译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2马克思主义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065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多样、专业设置合理、科研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讲师12人、助教1人。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带头人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人、后备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   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科技哲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哲学本科专业,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教学团队。设有6个教学系,3个学术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STS研究中心、德育研究所)、1个学生实验中心,2个图书资料室。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7自然辨证法概论④837马克思主义哲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38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3050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3艺术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805 艺术学院是在原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院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教学环境。现有6个教学系、1个基础理论教学部、1个实验中心、1个艺术设计研究所、百台电脑机房和多功能资料阅览室。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专业课教师78人,教授6人、副教授26人、讲师48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院已具有一定的办学特色和规模,目前在校学生980余人,研究生40余人。近年来,学院知名度不断提升,师生的艺术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家和省级美术创作大赛中获奖,教师通过教学和科研提高了学术水平,教学成果突出。 学院还积极开展与国际和国内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接纳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考察。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130500 设计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9设计理论④501设计基础(4小时)
014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 咨询电话:0451-86390312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成立于 1997 年,是学校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的学术研究机构、是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专、兼职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 2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3 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 人。2006 年初“高等教育学”被教育部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高教研究与教学质量评估中心负责编辑出版发行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高等教育信息》期刊,其中《教学研究》期刊与国内 160 多所高校交流。 040106高等教育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④--无
015建筑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0830 建筑工程学院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教授6人,副教授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黑龙江省特殊津贴获奖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3人。学院建有工程力学、建筑节能、建筑模型、建筑测绘、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土力学与地基等实验室,拥有多种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先进仪器设备。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国家“973”、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081900 矿业工程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1数学一④839材料力学
085213 (新增)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开发设计、科学研究、施工监理等方面工作。 01建筑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40中外建筑史
02土木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41结构力学
03工程力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02数学二④839材料力学
016法学院 咨询电话:0451-86392093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8%;同时还有任职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的兼职教师18人。学院设有民商法教研室、诉讼法教研室、基础法学教研室,拥有1个模拟法庭,1个网络实验室和万余册图书的资料室。学院与省内外的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及政府法制部门等单位建立了20余个实习基地;在哈尔滨市多个街道办事处设立社区诊所,开展法律诊所教学,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035101(新增) 法律(非法学)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035102(新增) 法律(法学) (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3: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