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称 |
测树学 |
科目代码 |
814 |
考试范围及要点 |
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
1.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 |
2.树干形状与一般求积式 |
3.伐倒木的近似求积式与区分求积式 |
4.形数与形率 |
5.单株立木材积的测定 |
6.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 |
掌握树干形状的基本理论,伐倒木区分求积式,形数与形率,理解立木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枝条、树皮及薪材的测定。 |
第二章 林分调查 |
1.林分调查因子 |
2.标准地调查 |
熟练掌握地位级、地位指数、平均直径、平均高、郁闭度、疏密度等调查因子,及标准地调查方法,理解出材级、树种组成、权属等基本概念。 |
第三章 林分结构 |
1.林分直径结构 |
2.林分直径分布拟合方法 |
3.林分树高结构 |
4.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
重点掌握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及其拟合法,理解林分树高结构规律,了解形数、形率及材积结构。 |
第四章 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 |
1.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 |
2.地位指数表和地位级表的编制 |
3.林分密度和林分生长 |
4.单木竞争指标 |
5.林分密度控制 |
掌握立地质量及其评价方法、地位级表与地位指数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了解单木竞争指标的概念。 |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 |
1.标准木法 |
2.材积表法 |
3.3P样木法 |
4.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 |
5.目测法 |
本章是比较重要的考核内容,要重点掌握。特别是标准木法、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实验形数法测算林分蓄积量。理解目测法的依据,掌握目测的基本技能。 |
第六章 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
1.伐倒木材种划分和材种材积测定 |
2.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 |
3.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 |
掌握材种划分及出材的概念,理解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应用及局限性。 |
第七章 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
1.树木年龄的测定 |
2.树木生长量 |
3.树木生长方程 |
4.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关系 |
5.树木生长率 |
6.树木生长量的测定 |
7.树干解析 |
重点掌握生长量、生长率的各种概念及数学表述,熟悉树干解析的技术过程,理解树木生长方程及推导过程,了解树木年龄等测定方法。 |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
1.林分生长的概念及林分生长量的种类 |
2.一次调查法确定林分蓄积生长量 |
3.固定标准地法 |
4.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与林分表法的实质分析 |
掌握林分生长量的概念、种类及林分表法、双因素法计算林分生长量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固定标准地在测算林分蓄积生长量中的作用,了解林分生长的随机过程及林分表法的实质。 |
第九章 角规测树 |
1.基本原理 |
2.常用角规测器 |
3.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断面积 |
4.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株数和蓄积量 |
5.用角规测定林分生长量 |
6.其他角规测树方法 |
掌握角规测树基本原理,能够证明多重同心圆原理和扩大园原理。掌握角规绕测技术。理解角规测定生长量的可行性与误差估计,了解角规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十章 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 |
1.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预估模型的分类 |
2.全林分模型 |
3.径阶分布模型 |
4.单木生长模型 |
5.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 |
掌握林分生长过程表、同龄纯林收获表的概念及与标准表的比较。理解林分生长特性及模型拟合,了解林分生长模型的发展史。 |
重点考核 |
重点考核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蓄积测定、角规测树、生长概论、单木生长量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等。 |
试题结构: |
满分150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的题型与参考比例: |
(一)名词解释:25% |
(二)简述题: 25% |
(三)计算和(或)证明: 20% |
(四)论述题: 30% |
参考书目名称 |
编者 |
出版单位 |
版次 |
年份 |
《测树学》 |
孟宪宇主编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3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