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名称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科目代码 |
843 |
参考书目名称 |
编者 |
出版单位 |
版次 |
年份 |
普通植物病理学 |
许志刚 |
高铮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2009 |
考试范围及要点 |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症状 |
内容: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症状 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
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和二类病害 |
二、植物病原学 |
(一)、植物病原真菌 |
1 真菌的一般性状及分类 |
1) 真菌的概念及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
2) 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功能 |
3) 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或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孢子类型,子实体、整体产果、分体产果,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的概念。(重点) |
4) 准性生殖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菌丝融合,营养体亲和性、异核现象的概念。 |
5) 真菌生活史的定义和类型;多型现象、转主寄生、单主寄生的概念。 |
6) Ainsworth分类系统与传统“三纲一类”分类系统的关系与异同;《菌物辞典》第八版(Hawksworth et al. 1995)分类系统在界、门上的变动。(重点) |
7) 种及以下分类单元(种、变种、专化型、小种、营养体亲和群、菌丝融合群)的概念。 |
2 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 |
1) 鞭毛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寄主特性及所致植物病害的特点。 |
2)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类依据,各纲及其代表目的主要形态特征与习性。(重点) |
3) 卵菌纲真菌进化趋势及与其他真菌的主要区别。 |
4) 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的属的形态特征。(重点) |
5) 接合菌的营养体、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
6) 接合菌主要的属的形态特征及葡枝根霉的生活史。 |
3 子囊菌亚门真菌 |
1) 子囊菌的一般形态与特征。 |
2) 子囊菌典型的有性生殖的过程及其特点。 |
3) 子囊果的类型、形态与结构;核菌纲球壳目与腔菌纲子囊果的区别。 |
4) 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各纲的主要特征。(重点) |
4 担子菌亚门真菌 |
1) 担子菌营养体类型,初生菌丝、次生菌丝、锁状联合的概念,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特点。 |
2) 担子菌亚门所属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依据。 |
3) 锈菌和黑粉菌的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和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重点) |
4) 锈菌和黑粉菌重要代表属的生活史,所致病害的病害循环及防治要点。(重点)(木柄锈菌、梨胶锈菌、大麦坚黑粉菌、玉米黑粉菌) |
5) 担子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重点) |
5 半知菌亚门真菌 |
1) 半知菌的含义;半知菌分类与命名出现交叉的原因。(重点) |
2) 半知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类型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
3) 半知菌亚门分类依据、各纲及其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的形态特征。 |
4) 半知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重点) |
(二)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以细菌为重点) |
1 原核生物的概念及与真核生物的区别。(重点) |
2 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遗传、变异的途径。 |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来源,传播途径及侵染特点。(重点) |
4 了解原核生物界四个门的主要特征,掌握Agrobacterium,Burkholderia,Erwinia,Pseudomonas,Xanthomonas,Xylella,Clavibacter,Phytoplasma等8个属的特征和重要种所致病害特点。(重点) |
(三) 植物病毒 |
1 植物病毒的定义、组分及其功能。 |
2 植物病毒的增殖过程。 |
3 植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在介体传播中介体和病毒的关系。(重点) |
4 植物病毒分类的主要依据,其属、种命名的规则。 |
5 植物病毒鉴定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重点) |
(四) 植物病原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
1 植物寄生线虫的形态与构造(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
2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活史及生态。 |
3 植物寄生线虫的寄生特性和致病作用。(重点) |
4 粒线虫属(Anguina)、茎线虫属(Ditylenchus)、胞囊线虫属(Heterodera)、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线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所致病害特点。(重点) |
5 全寄生,半寄生,根寄生,茎寄生的概念。(重点) |
6 菟丝子属(Cuscuta)和桑寄生属(Loranthus)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传播、危害及防除。 |
三、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
内容: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循环,积年流行病,单年流行病,病害流行的三要素。 |
重点:如何利用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制定病害防治策略。 |
四、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植物抗病性 |
内容:病原物的毒性、侵袭力、致病性分化的概念,致病机理。 |
抗病性的概念、类型,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抗性机理。 |
病原物与寄主相互关系,定向选择和稳定选择的概念,基因对基因假说。 |
重点:基因对基因假说,致病机理,抗性机理。 |
五、植物病害的防治 |
内容:我国植保方针,防治原理与措施,IPM与综合防治。 |
重点:防治原理,IPM。 |
试题结构: |
1 名词解释(45分) |
2 列病原菌分类检索表(15分) |
3 问答题(60分) |
4 论述题(3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