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通知 |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一、改革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1、学院概况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走上综合化发展道路以来,已发展成为保持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2005年6月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以整合、协调师范大学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教师职后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 学院建立后,即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了教师教育方向硕士点,招收“4+2”本硕贯通模式硕士研究生,同时面向全国统招研究生。2009年,南京师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教育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构想,明确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即进一步弘扬学校百年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2010年,学校出台了《推进教师教育学院实体化建设工作方案》,进行师范生招生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自2010年起,教师教育学院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2011年起,学院开始招收推免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自2012年起,课程与教学论(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学科方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含9个学科方向,同上)统一调整由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招生培养。 2、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诉求由数量向质量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要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纲要》提出,到2020年,江苏省普通初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应达到8%,普通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应达到20%。江苏省普通高中四星级评估指标也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作为评估标准之一。基于教育发展趋势,今天,中小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也将研究生学历作为优先聘用的条件甚至是必须的条件。 为适应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教师的迫切需求,学院提出以“未来教育家”为人才培养目标,秉持“共同培养,双向强化”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优质基础教育教师专业人才和教师教育人才,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3、导师队伍 教师教育学院拥有一支教师教育专业研究队伍。自2005年建院以来,学院一直致力于整合调整全校范围内的教师教育资源,2011年7月将原先分散在各文理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与科研力量整合进教师教育学院,增强了学院整体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职教学与科研人员近4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硕士研究生导师2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已形成了一个职称、年龄、学历、学科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六十余项,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科研成果更为丰富。 我院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学院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是学术指导教师,一位是实践指导教师。学术指导教师主要由本院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或教师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导师担任,实践指导教师由来自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名师担任。目前,学院已拥有一支45人的由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中小学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实训资源 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师教育实训环境,为研究生的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提供条件,教师教育学院精心打造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中心,该实训中心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功能齐全的实验分室,实训内容涵盖实验教学、技能与实践训练、教育实习、学生创新实践等。中心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各层次师范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注重能力培养的多功能、全方面、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 此外,学院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了110个教育实习基地,并与省内外中小学名校合作建设“研究生学历教师培养基地”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多所,强化研究生的教育学术能力和教育实践技能,为研究生培养提供现场观摩、调研、实践的条件。 二、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初显成果 1、专业成长 我院2006级-2012级教师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共在权威、核心及省级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3篇;06级徐雁等三位同学的学位论文荣获我校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07级张婷婷同学的学位论文入选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并获优秀,该同学于2009年12月还荣获了“校长特别奖学金”。12级研究生徐晴等五位同学的学位论文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其中徐晴、吕超的论文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度我院研究生获得10多项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在教学技能比赛中,我院研究生也屡获捷报,如08级李明珠同学南京师大“红烛杯”说课大赛一等奖,09级蔡丽同学或全国第三届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等。 为了开拓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学院开展了与国外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的项目,每年我院派出数名研究生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交流学习,学生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此外,研究生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09级研究生陈欢欢同学因研究工作的创新性而获得国际纯粹应用与化学协会(IUPCA)设立的青年化学教育者奖与奖金,并作为唯一的硕士研究生代表被第21届国际化学教育大会邀请作主题发言。 2008年6月以来,先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院06、07、08级教师教育专业(包括“4+2”模式和三年制)毕业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够迅速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并在短时间内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多人在权威、核心等教育杂志上发表学科教育研究论文,在市、区、校等各级教育论文和授课比赛中获奖。如现在南京第十三中学的06级沈婷2009年获全国实验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类一等奖,《“二次三序结合”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获2008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发表论文《从点缀到主角——新世纪科学教育中STSE的课程形式与功能演进》,获2008年“冯茹尔”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辅导奖二等奖,演示实验“水合氢氧化钡与铵盐之间的吸热反应”获2008年南京市第五届中学化学实验调演活动一等奖,主持2009年南京市第四期个人课题“基于元认知的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现在南京外国语学校的07级薛霏霏在南外2009-2010学年度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获“优秀课堂教学”单项奖和“优秀教案”单项奖,所带班级获校先进班级称号,教育论文《在失败中成长》获校“青年教师沙龙”教育论文二等奖。现在中华中学的07级谢俊获“中华杯”青年教师赛课三等奖,参加市、区、校级公开课多次,所带班级获“校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体育道德风尚奖”及校园文化艺术节各项奖励,组织多个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所开校本课程受到好评,指导学生参加生物奥赛(1人获省三等奖、2人获市三等奖)。 2、就业去向 从2006级研究生毕业以来,教师教育学院毕业研究生签约就业率高达90%以上。学生就业去向多为省内外中学名校,如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市中华中学、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部分同学去了高等学校担任学科教师、研究人员、辅导员等职,如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市委党校等单位。在教师职业面向社会开放的今天,在基础教育对高学历师资需求激增的形势下,我院毕业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娴熟的职业技能以及对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把握,深受用人单位高度评价,树立了南京师大教师教育的良好口碑。 三、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根据校学位点的布局调整,2015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包括三个: 方向一: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方向(含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教育等9个学科方向) 本方向培养身心全面发展,适应时代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具有在高、中等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素质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本方向学制三年。 方向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含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9个学科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等高层次应用人才。本方向学制两年。 上述两个方向可接收推免生,也可统招录取。面向校内外符合条件的推免生或考生,不限师范或非师范,但要求本科专业与招生方向相同或相近。 方向三: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创新性地独立开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或从事其他高等教育管理或教师培训工作的高层次教师教育工作者或高等教育工作者。本方向学制三年。 本方向可接收推免生,也可统招录取。面向校内外符合条件的推免生或考生,不限师范或非师范及专业。 四、2015年招生计划
五、2015年南师大推免生招生政策 1、接收条件 (1)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2)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优先接收: “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或“国家基地班”专业,以及我校优质生源基地高校推荐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刊物上发表过与申报专业相关的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ƒ在本科期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应为个人奖项或集体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④参加我校暑期大学生夏令营的优秀营员。 2、激励政策 (1)直接享受最高等级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我校录取的推免生,第一学年可直接享受硕士最高等级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0元;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还可按我校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研究生专项奖学金(校长特别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华藏奖学金、同曦集团助学奖学金),以及研究生“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助学金等。 (2)专项经费资助 设立“科技新苗资助计划”,我校录取的推免生新生(研究生支教团与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除外),给予2000-5000元的专项经费资助,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3)优先选择导师 我校录取的推免生,入校后选择导师享有优先权,且享有选择博士生导师、名教授作为指导教师的权利。经考核遴选和推荐,发展潜力较好的,优先作为硕博连读生进行贯通式培养。 (4)免复试费 凡参加我校复试的推免生免缴复试费。 3、招收名额 各学院接收推免生总额不超过本院当年度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总计划的50%,各专业推免生招收比例原则上不超过60%。 4、时间安排 推免生9月28日起开始填报志愿,我校推免生复试时间原则上截止到2014年10月10日,复试结束当天学院确定拟录取名单并公布。拟录取的推免生必须在接到学院通知的24小时内回复是否确认拟录取。 5、报名程序 (1)推免生申请 推免生登陆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填写申请信息。 推免生可填报三个志愿,每个志愿48小时内不得修改,超过48小时后可修改某个志愿。 (2)复试 各学院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推免生发出同意复试的通知,推免生须在24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回复,不同意或未回复者,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学院组织复试工作(推免生复试时应提供本人二代身份证予以审核)。复试结束后,学院在“推免服务系统”内维护复试成绩。 (3)拟录取 各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拟录取名单。 各学院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推免生发出拟录取通知,并催促推免生尽快点击同意拟录取。推免生须在24小时内在“推免服务系统”中回复,不同意或未回复者,视为自动放弃拟录取资格。 (4)公示 各学院在本学院网站将推免生录取名单对外公示10个工作日。 联系人:孙小燕汪涛 咨询电话:025-83598767 传真:025-83598780 电子信箱:xysun@njnu.edu.cn 更多详细招生信息请登录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网http://grad.njnu.edu.cn/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