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内容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考查考生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6)细胞的衰老与程序性死亡(凋亡)。
    (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细胞工程。
    第二节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细胞的发现。
    (2)细胞学说的建立。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4)实验细胞学时期。
    (5)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知识概念
    (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2)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第二节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
    (1)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
    (2)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1)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
    (2)真核细胞的可能祖先:古细菌的结构和遗传学特征。
    第四节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1)生物膜体系以及以生物膜为基础构建的各种独立的细胞器.
    (2)遗传信息表达的结构体系.
    (3)细胞骨架体系。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1)光学显微镜技术:普通复式显微镜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与现代图像处理技术,激光共焦点扫描显微镜技术,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技术,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
    (2)电子显微镜技术:原理与基本知识,样品制备技术,扫描电镜技术,冷冻蚀刻技术。
    (3)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特点与优越性。
    第二节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超速离心技术。
    (2)细胞内大分子的显示方法。
    (3)细胞内特异蛋白抗原和核酸序列的定位与定性: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
    (4)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动态:同位素标记技术结合放射自显影。
    (5)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流式细胞仪技术。
    第三节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1)细胞培养技术。
    (2)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技术。
    (3)单克隆抗体技术。
    (4)细胞拆合与显微操作技术。
    (5)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四章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一节 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1)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组成与功能等基本知识,膜蛋白;
    (2)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组成成分,生理生化基本特性;
    (3)膜的主要生物功能,以及膜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细胞连接
    (1)细胞间连接的基本概念: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的组织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功能机制。
    (2)细胞表面粘着分子的类型及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细胞外被与细胞外基质
    (1)细胞外被和胞外基质的生化组成及其参与的生命活动。
    (2)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与生理功能。
    第五章 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一节 物质的跨膜运输
    (1)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的不同方式和生物学意义。
    (2)参与运输活动的蛋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 。
    (3)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负责物质跨膜转运的两类蛋白: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各自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4)主动运输:由ATP直接提供能量(Na+-K+泵,Ca+泵和质子泵),由ATP间接提供能量(协同运输)以及光能驱动三种基本类型;细胞膜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5)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两类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异同;两类胞吐作用:组成型外排与调节型外排的过程及异同;膜融合与膜泡运输的基本过程模式。
    第二节 细胞通讯与信号传递
    (1)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作用方式,细胞识别和细胞信号通路的基本概念,细胞信号分子的分类,第二信使与分子开关的概念与生理功能。
    (2)细胞受体的分类: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3)细胞内受体的成分、结构组成及作用机理;细胞表面受体三大家族: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 G-蛋白偶联的受体和与酶连接的受体各自参与的信号通路一般特征。
    第六章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
    (1)细胞质基质的组成、特点与主要功能。
    (2)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动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内质网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两种基本类型: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成分与结构特征,分别参与的重大生命活动。
    第三节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体的标志反应、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功能,有关高尔基体发生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异同比较:组成成分、膜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及发生过程。
    第五节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组装
    (1)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共转移与后转移)与四种基本类型。
    (2)细胞结构体系的不同装配方式及装配的生物学意义。
    (3)细胞结构和生物大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
    (4)参与膜泡运输的三种小泡类型:①网格蛋白有被小泡,②COPⅡ有被小泡和③COPⅡ有被小泡,及各自作用机制。
    第七章 细胞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一节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
    (1)线粒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制。
    (2)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相关疾病及其主要功能: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和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结合变化机制)。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1)叶绿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制
    (2)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功能: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第三节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遗传特性
    第四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
    蛋白质的合成、运送和装配,增殖方式,线粒体及叶绿体的起源。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第一节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1)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2)核被膜的组成,周期性解体与重建。
    (3)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核质面与胞质面的不对称性分布)与功能(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蛋白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NLS与NES)。
    第二节染色质
    (1)染色质的概念.
    (2)染色质蛋白质——组蛋白与非组蛋白的分类、功能和结构模式.
    (3)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核小体的结构特征.
    (4)染色质包装的两种结构模型:多级螺旋模型和放射环结构模型.
    (5)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的定义与划分。
    第三节染色体
    (1)染色体的概念.
    (2)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分类和各部分主要结构.
    (3)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DNA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的特征和功能.
    (4)核型的涵义与染色体显带技术.
    (5)特殊发育阶段的两类巨大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的超微结构与基因转录活性。
    第四节核仁
    (1)核仁的超微结构:纤维中心(FC)、致密纤维组分(DFC)和颗粒组分(GC)各自的特征.
    (2)核仁的主要功能: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
    (3)核仁的周期(包括rDNA转录以及细胞周期依赖性)。
    第五节染色体结构与基因活化
    活性染色质与非活性染色质的结构与基因转录特征。
    第六节核基质
    (1)核基质与核体的基本概念。
    (2)核基质与DNA复制、基因表达和染色体包装与构建相关;而在细胞的各种事件中,核体可能代表不同核组分的分子货仓。
    第九章 核糖体
    1、核糖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多聚核糖体的概念。
    2、两种基本类型的核糖体:70S的核糖体,主要存在于原核细胞中;80S核糖体,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除外)。
    3、核糖体的组装是一个自我装配的过程。研究表明,不同细胞中的核糖体可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在进化上是非常保守的。
    4、生命是自我复制的体系,在生命起源的早期演化阶段,早期的生命分子应是既具有信息载体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因此, RNA可能是生命起源中最早的生物大分子。
    第十章 细胞骨架
    各种细胞骨架的动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细胞骨架的广义涵义(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和狭义涵义(仅指细胞质骨架)。
    细胞质骨架三大成分:微丝,微管与中间纤维。
    第一节微丝
    微丝的结构成分(G-actin),装配(极性),结合蛋白(myosin,Tm,Tn等),微丝性细胞骨架的功能(参与肌肉收缩、变形运动、胞质分裂等活动)。
    第二节微管
    微管的结构成分(α和微管蛋白),装配(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相关蛋白(MAP,tau等)与细胞内微管网络结构。kinesin和dynein与细胞内膜泡运输,蛋白质分选。微管功能(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输、运动和细胞分裂)。
    第三节中间丝
    中间纤维的成分(组织特异性分布),装配特性,中间纤维结合蛋白(IFAP),中间纤维的推测功能。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一节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1)细胞周期的动态过程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的关系。
    (2)细胞周期的定义,四个时期(G1期、S期、G2期和M期)的特点及其主要事件。了解细胞周期长短的测定方法和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
    (3) 有丝分裂的过程,6个时期(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和胞质分裂等几个时期)中一系列有序的变化,与有丝分裂直接相关的亚细胞结构(中心体、端粒与着丝粒、纺锤体),以及染色体运动的动力机制。
    (4)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过程,以及减数分裂相关的特殊结构变化情况。
    第二节细胞周期的调控
    (1)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及其主要作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的结构特点、相互作用及功能,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定义。
    (2)细胞周期的调控(运转与阻遏)机理与过程。细胞周期运行过程中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网络调控。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差异表达与细胞分化,肿瘤的发生机制,以及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
    第一节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和实质,影响和调节因素,及与发育过程的关系。
    第二节癌细胞
    癌细胞的基本特征,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肿瘤发生的起因与过程。
    第三节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三个彼此相对独立的调控水平:转录水平的调控;加工水平的调控;翻译水平的调控。各调控系统的特征及生物学作用。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
    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征和可能分子机制。
    第一节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的认识(Hayflick界限),细胞衰老的表征和细胞结构变化,以及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多种理论。
    第二节细胞凋亡
    (1)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凋亡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和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
    (2)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物理性因子,化学及生物因子),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以及细胞衰老与凋亡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Ⅳ参考书目: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2007年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