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牡丹江医学院基础医学2015年招生专业目录及初试/复试参考书目 |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基础医学学科简介 基础医学学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托于学院良好的人才吸引政策和不断加大的经费投入,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1998年开始与佳木斯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6人;2006年被黑龙江省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学科;201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包含4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学科下设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校肿瘤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包括两个科研团队,肿瘤防治创新团队和干细胞科研团队,其中肿瘤防治创新团队被评选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2013年通过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整体验收。2014年开始招收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 基础医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5人: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讲师28人,助教6人,聘请客座教授5人。其中博士32人(5名教师曾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学习与工作),硕士37人,10名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1人担任国家级学会理事,1人担任国家级学会常务委员,3人担任省级学会副理事长,4人担任省级学会理事。 几十年来,学科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趋势和地区常见病,结合牡丹江地区肿瘤高发的特点、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的现状,以及干细胞研究的良好发展前景,已形成持续稳定的4个科研方向:(1)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2)肿瘤发生和转移的机制研究;(3)生物因素致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研究;(4)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与应用。2008年至今,学科共承担各类各级别科研项目200多项项,其中独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4项,主持科技部科研人员服务企业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共获得1000余万元经费资助,高职教师年均可支配科研经费3.3万元/人•年;发表学术论文514篇,其中67篇被SCI收录。出版专著、译著各1部,编著51部,其中主编、参编教育部和卫生部规划教材36部,协编教材8部,自编教材7部。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1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奖39项。 学科依托于省高校肿瘤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不断改善科研条件,学科各研究平台已搬迁至新落成的科研大楼,设置了多个实验平台,如分子生物学平台、蛋白纯化与检测平台、免疫研究平台、组织病理实验平台等。实验室万元以上设备124件,设备总值1308万元。此外,牡丹江医学院医药研究中心的大型仪器设备均可共享,如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电镜等。基础医学学科的工作条件和团队成员素质已具备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 基础医学学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基础理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学科的人力资源与仪器设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医学学科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目:无 复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