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5年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点简介(应用化学) |
内容 |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081704应用化学 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硕士点是200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的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设有“应用高分子制备、加工及资源化”、“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新型材料合成与改性”、“工业化学技术”和“工业分析技术与应用”五个研究方向。 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硕士点依托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温州大学精细化工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温州市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重大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地方科技计划课题等5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成果转让10余项。 应用化学硕士点建设有各类工程实验室30余个,实验室面积超过6100 m2,拥有满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需要的各类大型测试仪器和中试设备。 欢迎踊跃报考! 应用化学硕士点负责人:张东教授 联系电话:0577-86689510,13017820258 E-mail: dzhang@wzu.edu.cn 硕士点负责人 张东,博士,博士后,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1986年至1992年在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4年在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出站。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作为专家到芬兰中北部综合大学进行有关聚酯材料方面的合作研究。曾任抚顺石油学院石油化工分院院长,兼任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点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庆石油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仪表材料学会理事;温州市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资源化与循环利用、应用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一、公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C.B.Huang, D.Zhang and S.F.Wang,“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ALOGENONITROBENZENES BY SUPEROXIDE ION ELECTROCATALYZED BY METALLO-PORPHYRINS”, J.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1(1991)740. ●S.F.Wang, C.B.Huang and D.Zhang,“PRODUCTION OF SUPEROXIDE ION WITH CARBON GAS-DIFFUSION-ELECTRODE AND REACTION OF SUPEROXIDE ION WITH AROMATIC HALIDE”, Chin. Chem. Lett., 2(1991)827. ●D.Zhang, Y.S.Jiang, D.J.Wang and T.J.Li,“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TRICYANOETHENYL-N,N-DIMETHYL ANILINE”, Chin. Chem. Lett., 3(4)(1992)305. ●D.Zhang, Y.S.Jiang, D.J.Wang and T.J.Li,“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S OF CYANOETHENYL ANILINE DERIVATIVES”, Chin. Chem. Lett., 3(1992)569. ●S.F.Wang, C.B.Huang and D.Zhang,“PRODUCTION OF SUPEROXIDE ION WITH CARBON GAS-DIFFUSION-ELECTRODE AND REACTION OF SUPEROXIDE ION WITH AROMATIC HALIDE”, Chem. Research Chin. Univ., 8(1992)1420. ●张东, 姜月顺, 王德军, 杨赛鹏, 李铁津,“氰基乙烯基苯胺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3(1992)1420. ●D.Zhang, C.X.Guo, Y.S.Jiang,“STUDY OF QUANTUM CHEMISTRY ON REDOX BEHAVIOURS OF CYANOETHENYL ANILINE DERIVATIVES”, J. Molecular Science, 8(1992)136. ●M.Y.Han, D.Zhang, Y.B.Bai, T.J.Li,“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AND REDOX SWITCH PROPERTIES OF Zn(DMIT)”, Chem. Research Chin. Univ., 9(1993)49. ●郭纯孝, 姜月顺, 张东,“电子给受体型化合物氧化还原的电子结构”, 物理化学学报, 9(1993)49. ●M.X.Guo, D.Zhang,“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CONDUCTING LB FILMS BASED ON (NDTA)2(DMIT)2”, J. Mol. Science, 10(1994)1. ●D.Zhang,“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Nitro-styrene Derivativ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1995)214. ●D.Zhang, C.Wei,“Charge Transfer of Azobenzene Compounds with Donor-Acceptor”,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1995)234. ●D.Zhang,“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 of Zn(DMIT)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1995)250. ●D.Zhang,“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s of Carbazole-TCAQ Charge-transfer Salt”,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1995)253. ●Q.Chen, H.Chang and D.Zhang,“How to Take the Removal of Condensation Water into Account in Polyesterification Kinetics”, Polymer J., 31(7)(1999)599. ●乔迁,张伟禄,张东,刘春艳,田一光,赵亚娟,“AA/HPHP、AA/NPG聚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5(8)(2004)1545-1548. ●Lixin LIU,Dong ZHANG,Lijia An,Huayang ZHANG and Yiguang TIAN,“Hydrolytic Depolymerization of PET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J.Appl. Polymer Sci.,95(3),(2005)719-723. ●刘立新,刘若望,张东,安立佳,王禹,“结晶度对微波作用下PET水解解聚的影响”,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6(12)(2005)2394-2396. ●Kaixiang LI,Xiaofang SONG and Dong ZHANG,“Molecular Weight Evaluation of Depolymeriz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Using Intrinsic Viscosity”,J.Appl. Polymer Sci.,Vol.109, (2008) 1294–1297. ●Kaixiang LI,Xiaofang SONG and Dong ZHANG,“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With Catalyst Under Microwave Radiation”,J.Appl. Polymer Sci., Vol.109, (2008) 1298–1301. ●Xiaofang Song, Shuzhen Zhang, Dong Zhang,“Catalysis investigation of PET depolymerization under metal oxides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 J.Appl. Polymer Sci., Vol.117, (2010) 3155–3159. ●Shuzhen Zhang, Xiaofang Song, Dong Zhang and Yiguang Tian,“Kinetics of the Hydrolytic Depolymer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Polymer Journal, 43(2011)811–815. 二、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进行的省部级以上课题 1、电沉积超薄膜在微电子器件上的应用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95039,1995.07-1998.06) 2、在介观孔道分子筛内合成纳米结构功能高分子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674004,1997.01-1999.12) 3、 饱和聚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1048,2001.06-2004.05) 4、废弃聚酯材料的微波解聚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38,2003.01-2004.12) 5、纯水中聚酯PET的微波解聚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44003,2004.01-2004.12) 6、 聚酯PET的微波解聚及其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4043,2004.01-2006.12) 7、微波作用下聚酯解聚催化剂的选择、制备及其催化作用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6016,2007.01-2008.12) 8、微波作用下PET 解聚催化剂的选择与催化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74074,2009.01-2011.12) 9、聚酯微波解聚的作用机制与能量转化相互关系的研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E03002,2012.01-2014.12) 10、PET 微波解聚过程中非热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44002,2013.01-2013.12) 三、主持完成和正在主持进行的应用课题 1、聚酯的微波解聚研究(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G2002014,2002.09-2004.08) 2、涂蜡研究(企业,2002.11-2002.12) 3、废弃皮革资源化—复合皮革材料的研究(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2005B017,2005.07-2007.12) 4、瑞安市PU、PP、PVC等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07-2053,2007.05-2008.01) 5、太阳能光伏组件EVA胶膜的研发(企业, 2011.01-2013.12) 6、尼龙-6的生产及其树脂产品的研发(企业,2012.03-2015.02) 7、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和锁具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企业,2014.01-2016.12) 四、成果鉴定与发明专利 1、成果鉴定:《聚酯化动力学中酸浓度的表示方法与计算模型》(2000.12,浙江省教育厅) 2、发明专利:《PET的微波解聚方法》(ZL200410025496.4,授权) 《一种珍珠粉微波水解方法》(ZL201110293043.X,授权) 五、教学 1、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 ①基础课:《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②专业课:《化学资源与应用》、《涂料与胶粘剂》、《应用电化学》 ③公共课:《消费者健康与安全化学》、《沐浴科学与文化》 2、研究生开设的课程 ①学位课:《化学资源与技术及其应用》、《结构与量化基础》 ①选修课:《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利用》、《功能高分子材料》 六、研究领域 应用高分子制备、加工及资源化 E-mail: dzhang@wzu.edu.cn,0577-86689510 主要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兰云军,男,汉族,博士,教授。温州大学皮革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温州市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负责人,浙江省皮革与制鞋工程中心(温州平台)理事长,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皮革科技与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机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联合博士导师。曾到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挪威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访问交流。 1999年获咸阳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2003年到温州工作以来,先后入选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市第五轮及第六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第一层次。当选为2001~2005年度温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度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6年当选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007年成为温州市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近期获得“浙江省皮革骄傲—2009年度行业风云人物”荣誉称号。 1964年11月21日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1980年考入陕西科技大学制革专业,1984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取陕西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1990年1月获得应用化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9月起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8年7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4月~2001年3月进入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在石碧教授指导下从事皮革化学品研究工作。2003年9月调入温州大学(原温州师范学院),创建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皮革研究所,2007年牵头组建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化工进展》、《精细化工》、《中国皮革》等中文核心期刊和国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0余篇;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的《制革整饰材料化学》(85.8万字)一书中担任主编之一;独立编著了《皮革化学品的制备----理论与实践》。申请发明专利1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已获得授权4项。 近年来,已验收的项目有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制革工业绿色化学品的研究开发”(主持人)和“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第二完成人)、“高档汽车内饰革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第二完成人)、“新型循环高效节水与清洁化制革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第二完成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猪皮服装革酶助节水型低硫保毛脱毛工艺研究”(主持人)、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生态猪皮绒面软革生产工艺的工业化开发”(主持人)。在研项目有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优先主题)工业项目“绿色皮革化学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主持人)、“非铬类金属复合鞣剂的研制及其应用性能研究”(排名第二)、 “基于污染物易处理的清洁制革工艺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温州市工业科技研究开发项目“LTA-100多金属(无铬)复合鞣剂及其专用配套助剂的开发”(主持人) 等。科研成果“猪皮服装革酶助节水型低硫保毛脱毛工艺研究”获得09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从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工作、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及皮革绿色化学品的研究工作和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认真做好人才团队建设。在科研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创新服务工作定位在推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进步,解决皮革行业的污染问题,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皮革行业从传统加工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为了实现制革生产的清洁化和节水减排,先后在多家企业推广了低硫化碱保毛脱毛、无氨脱灰、铬鞣废水回用到复鞣、湿整饰中水回用到准备工段等一批创新成果。在皮革化学品绿色化方面,在皮革鞣剂、超支化复鞣填充剂和功能性加脂剂等领域开发并推广了系列成果,尤其是针对皮革生产中最关键同时也是污染最大的鞣制工序,在国内外率先开发出以锆盐为主的LTA-100型金属(无铬)复合鞣剂及其专用配套助剂,没有铬污染、磷污染和醛类物质释放问题,目前已授权企业中试并获得成功。 唐天地,教授,工学博士。2005年3月毕业于天津大学,8月入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2月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新型催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燃油精制、非均相催化有机合成等研究。 研究方向: 1、多孔沸石催化材料的合成与表征:采用新方法、新途径和新型模板剂,低成本制备多级孔结构的沸石催化材料并进行表征研究。 2、燃油精制催化技术:以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制为基础,致力于新型、低成本、高效能油品精制催化剂的开发,实现在温和条件下深度脱除燃油中的含硫、含氮有机化合物。 3、非均相催化有机合成:以多孔沸石新型材料组装过渡金属用于非均相有机合成,发展新的有机合成路线、清洁的合成方法、经济的合成策略。 向卫东,男,1962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材料学重点学科带头人。1995年11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至2000年在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做博士后,2000至200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在英国利兹大学做博士后。2006年被聘为长春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聘为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选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才,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0年获得浙江省纳米科技创新团队支持,2013年受聘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先进无机光电子材料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子材料、纳米材料、LED和太阳能用能源环境材料的研究。 近年来,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Materials Letter,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Applied Surface Science,无机材料学报,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市科技项目4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1项、温州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项,申请专利10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已有3名博士、22名硕士毕业,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9名。 目前,在大功率白光LED用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上已形成了一条白光LED制备的新的技术路线。采用提拉法生长了稀土与过渡金属单掺和双掺YAG晶体,使用晶体封装的日光灯管、筒灯等灯具的发光效率达到120lm/W,显色指数达到80以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目前市场主流LED照明灯具的技术指标,该类材料已经达到生产要求。 在浙江省纳米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下,近几年在量子点玻璃材料的制备、微纳结构表征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研究工作上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态势,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为这一系列量子点玻璃材料在光学波导、光学开关等光学器件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