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2015年福建省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内容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具体考试内容包括:
    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
    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
    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
    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
    (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
    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
    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
    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
    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二)28篇精读课文具体考核要点:
    1、《庄子•养生主(节选)》
    (1)理解本文中心观点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2)识记本文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3)分析本文所能概括出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的含义。
    2、《谏太宗十思疏》
    (1)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2)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3)理解本文喻证法和对比法相结合的论证特点。
    3、《答司马谏议书》
    (1)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
    (2)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3)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4、《今》
    (1)认知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本文这一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2)理解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特点。
    (3)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4)理解演绎法的论证过程及其作用。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识记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2)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3)分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4)理解本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
    6、《裘》
    (1)掌握裘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2)理解本文所采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其表述特点。
    7、《桥的运动》
    (1)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2)掌握本文的结构层次与结构方式。
    (3)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4)结合本文内容,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8、《垓下之围》
    (1)理解本文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同时批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2)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分析项羽主要的个性特征。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
    9、《张中丞传后叙》
    (1)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并分析这两者内在联系。
    (2)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方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
    (3)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张巡、南霁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
    (4)分析本文三个主要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以及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点。
    10、《始得西山宴游记》
    (1)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2)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
    (4)领会作者得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感悟的过程。
    11、《登西台恸哭记》
    (1)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2)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3)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功能。
    12、《徐文长传》
    (1)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2)理解本文“文中有我”,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3)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的写人方法。
    13、《故乡的野菜》
    (1)理解本文运用比较、烘托方法所抒发的眷念故乡的情感。
    (2)分析本文运用民歌、谚语来点染、抒发情感的作用。
    14、《废园外》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2)分析本文虚实结合、虚实相生,通过想像来展开叙事、抒情的艺术表达方式。
    15、《国殇》
    (1)理解本诗题目《国殇》的含义,概括本诗的主要感情倾向。
    (2)分析本诗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16、《短歌行》
    (1)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复杂、矛盾的情感,概括全诗的主旨。
    (2)理清本诗的抒情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3)理解诗中用典、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所起的作用。
    (4)背诵这首诗。
    17、《山居秋暝》
    (1)划分本诗写景部分的层次,概括其各自侧重点。
    (2)理解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的写作特点。
    18、《春望》
    (1)理解诗人通过望中所见、望中所感抒情的艺术特点。
    (2)分析对本诗颔联两句含义的两种解释的各自特点。
    (3)理解本诗中细节描写对深化主题的意义。
    (4)背诵这首诗。
    19、《泊秦淮》
    (1)理解诗人夜泊秦淮的感慨所包含的深刻主题。
    (2)理解这首诗构思精巧,表达含蓄的写作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0、《关山月》
    (1)分析这首诗感情层次,理解以“月”贯串全诗的结构特点。
    (2)说明这首诗选取典型事物、典型场景来抒情言志的特点。
    (3)背诵这首诗。
    21、《再别康桥》
    (1)把握作者重游故地,与之再别时眷念、珍惜相交织的情怀。
    (2)理解这首诗通过选择意象、运用比喻象征来丰富诗歌内涵的艺术特点。
    2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体会诗人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挚爱之情,以及渴望祖国日益强盛的殷切情意。
    (2)掌握本诗多重显、隐意象叠加的抒情手法。
    (3)理解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过程,理清诗篇情感逻辑层次。
    2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理解词人表达的身处特殊情景的特殊感受。
    (2)理解这首词“触物兴感”的抒情手法。
    (3)说明“雕栏玉砌”与“小楼”、“朱颜”所构成的双重对比关系。
    (4)背诵这首词。
    24、《雨霖铃(寒蝉凄切)》
    (1)理解这首词点染手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本词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背诵这首词。
    2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理解这首词上片词人所点明的“无人会,登临意”深刻内涵。
    (2)识记这首词下片三个典故的本事,以及词人用典的创作意图。
    (3)背诵这首词。
    26、《前赤壁赋》
    (1)体会苏轼写作此赋时的复杂心态和情感变化,把握作者忘怀得失、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2)理解并分析此篇赋文创造性地运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手法来表现内心矛盾的独特构思。
    (3)具体分析此篇赋文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具有理趣之美的特点。
    27、《风波》
    (1)理解本篇小说题目《风波》的含义。
    (2)分析七斤与赵七爷,九斤老太与六斤这两组人物分别对应的关系。
    (3)理解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指出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突出七斤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5)分析小说开头、结尾两处场景描写在烘托、深化主题方面的作用。
    28、《断魂枪》
    (1)理解本文时代背景的交代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2)概括主要人物沙子龙性格特征和复杂心态。
    (3)分析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对沙子龙的塑造所起的对比、衬托的作用。
    (4)理解本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意义。
    三、试卷题型和分数结构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10分
    (3)语词解释题:10分
    (4)翻译题:10分
    (5)简答题:20分
    (6)简析题:30分
    (7)作文题:50分,命题作文,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字数要求800字。
    四、考试命题用书
    《大学语文》,福建省教育厅组编,吴雄、邵良祺主编,陈庆元主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二版。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