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写思想认识? |
内容 | 请问老师,如何写思想认识?可否指点一点思路?谢谢! 回复:这个我没有经验,不敢妄加指点。个人认为主要是要从一定高度认识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性及对未来工作的认识、承诺等。 下边两篇来网络的文章虽然不是思想认识,但可以借鉴一下其中的一些思想、认识: 文一: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要过好“五关” 大学生担任村官虽然早有先例,但由中央出面选聘如此众多的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这在建国后还是第一次。如何帮助大学生村官“踢开头三脚”,烧好“三把火”迈好第一步,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这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大学生负责,更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以我之见,大学生担任村官,重点要过好“五关”。 第一关:思想认识关。 首先,大学生任村官,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大福音。我国是一个农业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基础性难题。建国以来,中央始终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中央对“三农”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比如说,免除存在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对农民种粮给予财政直接补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等等。如果说这些只是对“三农”的有形支持的话,那么,这次中央选聘10万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无疑拉开了国家从人力上或者说是智力上支持“三农”的序幕。众多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将会改变我国广大村官的知识结构,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打下智力基础,从而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大学生任村官,对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福音。建国后,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不断进取,我国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现代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也相当严重,尤其是农业最为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一方面需要国家从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做支撑。而我国多少年来形成的农村优秀人才流向城市的倾向,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有高素质人才的严重缺乏。这次10万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必将为改变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创造了人才优势。有这10万大学生作引子,将会吸引和带动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创业。 第三,大学生任村官,对大学生个人来讲也是一大福音。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我国加工工业产能已近饱和,大量需求人才的时代也已结束,其直接表现是在大多数城市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工资收入越来越低,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在城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在国家高度重视的“三农”领域,正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大家明白,越是基础性的行业,越是落后的行业,越是需要人才的行业。因此,大学生们与其在城市里为一个自己都不满意的岗位争得焦头烂额,还不如到农村这个这个广阔天地里闯荡一番,建功立业。从中央出台的政策看,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待遇,以及对今后的发展,都是利好的消息。因此,大学生们完全应该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十足的干劲,到农村这个大舞台上大干一番。 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要过好“五关”之二:能力转化关 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敏捷,科学文化知识功底深厚,为他们当好村官打下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但也应该看到,受教育习惯的影响,我们所培养的大学生真正涉及“三农”的并不多,如何当好村官更是没有这个专业。因此,我们的大学生们要想当好村官,光靠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还不够,还要将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创出佳绩。以我之见,大学生要当好村官,应具备以下五种能力: 一是把关定向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有人会说,村官处于整个社会组织体制的最底层,只要干好活就行了,哪里还存在把握政治方向的问题?从中央选聘村官的初衷看,培养新一代农村建设的领头人是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再过几年,将会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走向农村一把手的领导岗位。到那个时候,党的农村政策如何得到更好落实,农村的经济如何发展,新农村建设如何谋划等等都需要他们去思考,去谋划,去落实。因此,从现在起,大学生村官就要及早地思考这个问题,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当前重点要学好中央关于农村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涉农的经济法规,以及必要的行政法规,还要掌握一些刑法方面的知识。我们并不要求大学生村官精通所有的政策法规,而是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性,良好的法规意识,保证他们走上一把手的岗位后,出主意、想办法、做决策都能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是知农务农的能力。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所有的大学生对“三农”不甚了解,但我国目前毕业的大学生,即使从农村长大的孩子真正懂的“三农”的也是为数不多。因此,作为未来农村的当家人,农业生产的组织者,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如果对农村、农民、农业知之甚少,甚至是谷莠不分、麦韭不分、稻参(应有禾目旁)不分,甚至闹出个“牛走后来我走先”式的笑话,农民是很难接受的,也不利于大学生在村官位置上站住脚。因此,大学生村官们上任前应抓紧时间,从识别五谷杂粮学起,从基本的农时区分学起,从常见的耕、耙、耘、犁、锄学起,补上知农务农这一课。上任后,也要先放下架子当好学生,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拜师求艺,早日成为农业生产、农村管理的行家里手。 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说村官是个官,实际上算不上个官。从行政体制上讲,村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当然其领导人也就算不上官;第二村官也不是公务员,只是享受一定数量的职务津贴。要说村官不是官,但有时还真是个官。用电视剧的台词讲,“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村里的大事小情要他去作主,东家长、西家短的一些琐碎事要他去处理。要将其算作官,也是在中国最难干的官。我国目前最为艰难的课题基本上都集中在农村。比如说,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党国家的大政方针,由于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再加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在农村阻力相当大,但你必须管,而且还要管好。还比如,如何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也在农村。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中国一些旧的传统陋习也在农村,要破除这些陈年陋习,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阻力,等等。因此,作为村官,必须学会使用法律的、行政的、传统的、世俗的、情感的、土的、洋的等各式各样的办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教科书上不曾有的难题、怪题、偏题。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村官,也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是口头宣传鼓动能力。有人会说了,大学生做宣传、搞鼓动,那是拿手的好戏,怎么还要讲提高口头宣传鼓动能力?是的,大学生们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咨询、答辩可以说是个个都是能手强手,有的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多才多艺,搞宣传鼓动更是具有常人不曾有的优势和能力。但是作为村官,上述这些能力有时可能会无用武之地。因为你所要面对的是处在社会最基层,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年龄结构、利益关注点最为复杂多样的特殊群体。如果你拿出在大学里搞演讲、搞答辩的方式对他们做宣传、搞鼓动,十有八九会做成夹生饭,因为有相当多的农民并不知道费尔巴哈,更不知道亚里斯多德。因此,大学生村官们一定要换一张嘴皮子,把深奥的道理讲通俗了,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了,把不好锯的“榆林疙瘩”劈开了,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广大农民的实际行动。 五是调查研究的能力。每个农村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个农民就是一本没有读过的书。要想读懂他、理解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必须具备调查研究的能力。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调查研究能力,毛泽东主席当年在这方面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建议大家不妨一读。 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要过好“五关”之三:感情融入关 中国的农民最朴实、最善良,中国的农民最直率。如果一位他感觉你对其以诚相待、视为朋友,那他也会以朋友的真诚给予回报。因此,大学生们要想在村官这个位置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从感情上接近农民,理解农民,融入农民。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多努力: 首先,要多多接触农民。最近看了《南方农村报》刊登的《大学生村官与支农志愿者同题谈农村工作》一文,对文中“来了还要走的”的临时观点不敢苟同。既然大学们是来当村官的,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农民打交道,如果你始终以临时的观点对待农村,以外人的心态对待农民,以看客的心态应付工作,那么你就不可能得到农民的认可,也就不可能从感情上融入农民,农民有什么心里话也就不会对你敞开心扉,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农民也就不会像对待朋友那样理解你、支持你,你的工作也就很难有大的起色。因此,既然你选择了农村,就要安下心,扎下根,把自己当成农民,把农民当成自己。感情上的融入是你成就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其次,要多多理解农民。应该看到,建国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农业、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担负起了原始积累的重担,为国家的富强提供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直到现在,广大的农村、农民仍然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当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的时候,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劳动强度仍最落后、最艰苦,农村的生存、生活条件仍最恶劣、最简陋。可我们的农民呢,还是生活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广大农村,从不抱怨。这就是我们的农民,这就是曾经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并继续做着贡献的农民。因此,我们的大学生村官上任后,对农村的落后一定多多给予理解,对农民的务实有时可能显得目光狭隘甚至是自私,要多多给予理解,多多给予体谅,切不可自命清高,嫌弃他们。同时也应该坚信,当遇到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问题时,只要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把国家的政策给他讲清楚,绝大多数农民是能够接受的。比如,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公认的最难的工作之一,但在我们淄博却有相当多的农民主动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娃娃票”。原因是什么?我曾接触过这些农民,他们说:从感情上和内心里讲,我们不是不想再要一个孩子,是各级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充分地理解我们,关心我们,设身处地地为我们排忧解难,才使我们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再次,要为农民多办好事、实事。我国农民处于社会的最基层,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也最实际、最普通、最普遍。有些难题、问题,靠农民一家一户之力,往往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比如,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等等,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但由于全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国家提供的那点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因此,这就需要广大的大学生村官们上任后,多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的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农民破解最为现实和最为紧迫的难题。当你真正为农民做出一点实事、好事时,农民是会感激你、记住你、支持你、帮助你。 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要过好“五关”之四:生活适应关 离开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来到自己不曾接触或是已经疏远了的农村工作、生活,对大学生村官们来讲,或多或少的会带来一些冲击。尽快地调整心理、生理节奏,适应农村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也是大学生村官们一道必修的课题。以我之见: 一要经得住世俗的考验。几千年来形成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以及建国后考上大学就有了“铁饭碗”的现实过程,无疑会给去农村担任村官的大学生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社会,也可能来自家庭,有时可能来自大学生自己。“来农村当村官的肯定没有什么社会关系和背景”,——来自社会最普遍的一种压力;“到农村当个村官,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来自家庭很自然的压力;“自已寒窗苦读十几年,到头来只混了个不是官的官,真是生不逢时啊!”——来自自己内心最常见的压力,处理不好,有时会演变成影响自己情绪甚至事业成功的精神负担。应对来自社会的压力,像鲁迅先生说的“破帽遮颜过闹市,管他春夏与秋冬”倒用不着,“不去管他!”,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却是一付不错的良方。应对来自家庭善意的压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面临的这种压力可能更大),上大学不能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事”,也是不错的选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村的落后面貌,不正是对家在农村的父老乡亲们的最好回报吗?应对自己的内心的压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睿智。最近网络上的一句话不妨借来一用,“发现自己的前面有阴影。别慌:那是因为太阳在你的身后。”只要你矢志不移,担任村官也有成功、成才的一天。远的不说,习近平、李克强就曾有过当村官的经历。 二要经得住苦累的考验。农村就是农村,需要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地方大多是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生活条件和城市根本没法比,就是和大学比也是天上地下。同时,农村的生产条件也和城里没法比。别的不说,如果一个从小没有干过体力活的人,麦收季节不用劳动,突然让他陪着农民在田间地头待一上午,未必能受得了。因此,大学生村官们上任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上任后也要尽快地适应这个变化。首先要正确对待苦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古训想必大学生们比我还熟悉。其次要自觉接受苦累的考验。上一篇文章中曾提到“把自己当成农民,把农民当成自己”。要想真正得到农民的认可,经得住苦累的是非过不可的一个关口。再次,正是有了对农民苦累的切身体会,促使大学生村官们想方设法地带领农民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不正是中央选聘大学村官的初衷所在吗? 三要经得住寂寞的考验。农村与城市相比,除了生存条件方面的差距外,最多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差距巨大。在偏远农村,很可能看不到时髦的进口大片,听不到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协奏曲》和贝多芬的各种交响曲,多数没有IT网,条件差一些的甚至没有手机信号,更差一些的甚至没有公交,等等。从繁华的大都市和色彩斑斓的大学校园,突然来到这样的一个环境,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何排解?办法有三:多与农民交朋友。如果你真正的融入了农村,取得了农民的信任,在与农民的交往中你将读到书本上读不到的故事,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你的业余生活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做工作。如果你真的把村官当成事业来对待,你会发现有许多工作需要你去组织、实施,有数不清的事务需要你去协调、处理,你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寂寞不寂寞了。继续学习。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课题。虽然大学生们知识丰富,但要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所学的知识够受用终生的。因此,大学生村官们切不可荒废了自己的学业,特别是那些有志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大学生村官们,更要做好向上一级发展的知识、能力储备。要时刻记住这样一句话,“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到农村任村官要过好“五关”之五:严于律己关 村官也是官,既有责任在肩,也有权力在手。虽然这个权力有时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使用不当也会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损失,是党员的还会影响给党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大学生村官们上任后,要自觉做到严于律己,为党和国家增光,为自己的家人争增光,也为大学生村官自己增光。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 一要时常做到三个“想一想”。时常想一想党和国家的倾力培养,时常想一想单位领导以及师长们对自己的精心教育,时常想一想家人亲友寄于自己的嘱托和希望。经常做到“三个想一想”,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动力,能够经常唤起自己内心的良知和阳光,能够从心灵深处打牢严于律己的思想基础。 二要经常做到三个“学一学”。要经常学一学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强化自己法律意识,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自觉依法办事;要经常学一学《党章》,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力,自觉以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目前还不是党员的大学生也要学一学《党章》,为将来走进党的大门作好思想上的准备。要经常学一学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走近他们、学习他们,就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得到许多启示和感悟——英模人物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认可,无一不是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同时,在律己方面也为人们树立了一面旗帜和一面镜子。 三要时常做到三个“慎之又慎”。首先要做到慎初。贪欲这个东西,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往往很难再关上。看一看那些已经倒下去的贪官们,无一不是没有把持住自己的第一次伸手,从而一发而不可收,逐步走上自己的绝路。因此,大学生村官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利诱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其次要慎独。通常情况下,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内,多数人会自持自己、约束自己,但一旦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圈子后,有些人就会失去对自己的约束,自认为无人可知。实不知,天知、地知,只要你做出了有违常理、法规、法律的事,总有一天会被暴露在阳光下,即便是暂时不被揭露,也会成为个人的一个心理阴影缠绕着你。因此,大学生村官们在独处一地、独行一事、独挑一担时,一定要自己管好自己,防止一失足成千古恨。再次要慎微。偷针和偷牛的典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要时刻记住那句老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秉公办事,秉公用权,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将会助您成就大事。 文二:做好“五个转型” 当好“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陆续来到农村任职,对于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路子,加强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大学生走进社区和农村村,如何胜任“村官”工作,怎样当好“大学生村官”,我认为需要做好 “五个转型”。 一、加强认识,做好角色转型。 “大学生村官”由于长期在校读书,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过复杂社会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练,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都相对比较缺乏,对农村工作和“三农”问题了解也不多。大学生自担任“村官”的那一天开始,人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这就必须要实现从学生角色向“村官”角色的转变。同时,“大学生村官”步入工作岗位后,应加强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职责。“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乡镇干部,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村干部,而是配合村支书或村主任做工作,因此要服从村主要干部的领导和指挥,决不能与之争权利、比高低,自己的工作位置就是协助配合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好“大学生村官”的前提。 另一方面, “大学生村官”还必须端正思想认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工作,融入到群众中去。一要以心融入。工作中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真心、全心、尽心为群众办实事,在工作中与群众以心换心,心贴着心,心连着心。二要以情融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烦,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像给自己办事一样帮群众办事,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用自己的真挚感情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要以方法融入。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入乡随俗,说当地话、办群众事;吃农家饭、睡农家床;走田头、上山头、站村头、坐灶头,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乐意接纳自己。 二、加强学习,做好技术转型。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之相关的技术操作等知识正困扰着农民,农民急需技术支持。大学生虽具备现代的科技知识,甚至有很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但是,理论与实践是有距离的,更何况农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农技知识的提升更新速度加快,也并非大学生所能悉数掌握的。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要有紧迫意识, 要不断的学习,加快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一所社会学校,又是一个实践基地。“大学生村官”必须调整心态,谦虚好学,边学边干,学用互动,提高自身素质。一要熟悉村情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如本村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土地面积,山、水、田、林、路,种植、养殖、加工等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二要乐于做小事细事。不可自认为有文化而心比天高,只想做大事。要乐于做党的农村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做了解民情民意、群众心声的“记录员”;做联系群众、帮扶救困的“联络员”。三要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本领。要真情实意地拜村干部、老党员为师,虚心向群众求教,甘当“徒弟”和学生,不懂就问,积极参与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等重点工作,参与山林管理、土地规划管理、计划生育、村民纠纷处理等难度较大的工作,使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成长成熟,提高工作能力。 三、加强实践,做好信息转型。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发展需要信息,而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也是农民碰到的难题。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在学校学到的信息采集、分折的知识,“雪中送炭”地把基础的信息技术推广普及到农村,引导农民开拓利用信息渠道,依靠及时的信息规避市场风险。 “大学生村官”到村后,要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要求,结合所在村的实际,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要敢于成为农村科技推广的带头人,引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敢于成为市场经济的闯路人,积极帮助群众寻找致富的门路;要敢于成为文明创建的引领人,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四、加强融合,做好文化转型。 乡风文明,是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到村任职后,在积极传播与弘扬文明风尚的同时,要尊重农民和农村的生活习惯,发展传承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学生村官”要辩证地对待农村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都市文化在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将现代文化与农村乡土文化融合,促进农村文化的积淀和发展。特别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要引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的方向,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建设住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农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治理,帮助他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体制。 五、加强创新,做好意识转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农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执政能力及行政水平还有待提高。“大学生村官”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敢闯敢干,敢为人先,敢干前人未干过的事;要多献创新发展之策,多做开拓进取之事;要积极参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总体谋划工作,多提合理化建议。凡有促进工作的好见解、发展经济的金点子、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一定要及时地向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提出来,并争取付诸实施。 基层是社会的缩影,农村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沃土。农村的事务虽然繁琐,但事事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的工作虽然细微,但处处关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基层,要直接面对群众,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项工作都要亲力亲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学生村官”要珍惜基层难得的锻炼机会,真正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熔铸品质、增长才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