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幼儿卫生学第五章 幼儿常见疾病及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内容
    第一节   幼儿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婴幼儿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发生传染病。婴幼儿在拖幼园所生活,朝夕相处,接触频繁,一旦发生传染病,就很容易流行。因此,预防传染病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如下:
    1. 有病原体
    病原体是指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等等。
    2. 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使之感染发病,如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感冒病毒,可使周围易感者受传染而患病。
    3. 有流行性、季节性
    传染病可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在局部地区人群中大量出现,甚至在许多地区大面积发生,称为传染病的流行。季节性是指传染病易在某个季节发生、流行。如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
    4. 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有了抵抗能力,产生不感受性。有些传染病痊愈后可获得终生棉衣,如麻疹;而有的如感冒,则免疫时间很短。
    (二)传染病的一般临床特点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发病以至恢复,一般经过4个阶段: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
    多数传染病发病过程中伴随发热,但不同传染病发热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
    许多传染病发病时可出现皮疹。皮疹可分为丘疹、斑疹及疱疹等类型。可根据病人出诊的顺序、部位及疹子特点,作为诊断不同传染病的依据。
    4. 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三)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1. 传染源
    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一般可分为3种: ⑴ 病人。指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症状的患者。病人是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其发病过程中,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⑵ 病原携带者。包括健康携带者、病后携带着及潜伏期携带者。⑶ 受感染的动物。如狂犬传播狂犬病。
    2. 传播途径
    病原体子传染源排出,侵入他人体内的过程称为传播途径。主要有6种传播方式:
    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随着病人或携带者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产生的飞沫散布到空气中,是他人受感染。如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飞沫传播。
    饮食传播。病原体污染了事物或饮水,经口进入人体,造成新的传染。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多由饮食传播。
    虫媒传播。病原体由昆虫作为媒介(如蚊、虱、蚤等)进入易感者体内造成感染。如蚊虫传播乙型脑炎。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又称间接性传播,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了日常用品,如毛巾、衣被、食具等,被易感者接触后造成新的感染。如公用毛巾、脸盆可传播沙眼;餐具可传播结核病、肝炎。
    医源性传播。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及预防疾病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如注射针头消毒不严格可造成乙肝传播。
    垂直传播。由传染源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者,比如母婴之间,经胎盘、分娩损伤、哺乳等途径由母亲传染给婴儿,如乙型肝炎等。
    3. 易感者
    支队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容易受感染的人。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越多,则发生该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踵,可降低人群中感染传染病的易感率。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