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概要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
内容 | 9.1 学习目标 1.识记班主任的作用、职责; 2.理解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和具体要求; 3.理解班集体的特征及其教育作用; 4.掌握班集体的建立和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5.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9.2 核心内容纲要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1.班主任的历史与作用 (1)班主任的历史 (2)班主任的作用 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③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2.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 (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3)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 (4)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5)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小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①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②操行评定的目的: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③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①班主任工作计划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②班主任工作总结包括: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2.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①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②先进生的教育: a.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b.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c.清除嫉妒,公平竞争; d.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工作 ①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a.不适度的自尊心; b.学习动机不强; c.意志力薄弱。 ②后进生的教育: a.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班会活动的组织 (1)班会及其特征和种类 ①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②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2)主题班会及其组织形式 ①主题班会的概念与形式: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它的形式有: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②主题班会的组织: a.确定主题; b.精心准备; c.具体实施; d.效果深化。 ③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主题不能过杂; b.要有的放矢; c.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4.班集体的培养 (1)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①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②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机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③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