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专业、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招生导师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02电子工程学院 |
245 |
|
|
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人数为90人 |
080300 光学工程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5物理学或806电磁场理论 |
|
01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
|
忻向军、张琦、李朝晖 |
|
|
02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 |
赵同刚 |
03微波光子学、光通信与无线通信融合技术 |
马健新 |
04无线光通信、微波光子技术 |
张君毅 |
05光电子材料研究与设计 |
刘刚 |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6电磁场理论或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
01自旋电子学 |
|
薛其坤 |
|
|
02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
刘元安、高锦春、吴永乐、黎淑兰、于翠屏、唐碧华、刘凯明、吴帆、刘芳、张洪光、范文浩、李旭、林干 |
02-1射频系统与微波器件、电磁兼容及测试 |
02-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 |
03智能信息、无线通信、图像处理、移动安全 |
刘杰、范春晓、张晓莹、温志刚、明悦、李永 |
|
04通信、导航与物联网;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邓中亮、刘雯、焦继超、陈远知、冯浩、陈杰、陈智、张富强 |
05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与IC、网络与数据服务 |
宋梅、满毅、张勇、 王莉、魏翼飞、滕颖蕾、刘洋、魏少军、侯春萍、刘宁宁、高鹏、于非 |
06移动/卫星通信及电路设计、物联网与服务 |
王卫东、李秀华、王朝炜、崔高峰、王海拉 |
07射频天线、太赫兹技术、电磁计算与无线通信 |
俞俊生、姚远、刘小明、亓丽梅、陈晓东、赵军 |
08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
忻向军、尹霄丽、王拥军、张丽佳、刘博 |
09射频技术、天线与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 |
李秀萍 |
10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
俎云霄、郁文生 |
11天线与电磁兼容技术 |
李莉 |
12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 |
任维政、王丹志 |
13无线通信 |
孙娟娟 |
14微纳电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
黄建明 |
15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
李宁 |
16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
张健明 |
17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
崔岩松 |
18信息物理融合、移动多媒体、未来网与大数据 |
刘绍华 |
19无线光通信 |
吴国华 |
20光纤通信或无线移动通信 |
余建国 |
21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
佘春东 |
22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
石丹 |
23生物影像电子技术 |
张先恩 |
24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无线电、宽带通信 |
周炜 |
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
01信息获取与处理、认知网络 |
|
张洪欣、赵伟 |
|
|
02无线网络和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交通 |
张金玲、张春青 |
03生物信息学 |
王琳、黄菊香 |
04 RFID无线医学感知、生物电磁学 |
俞俊生 |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
|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通信原理或802电子电路或804信号与系统或809微机原理与应用 |
此专业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 |
|
刘元安、高锦春、吴永乐、黎淑兰、于翠屏、唐碧华、刘凯明、吴帆、刘芳、张洪光、范文浩 |
|
01-1射频系统与微波器件、电磁兼容及测试 |
01-2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 |
02移动电子商务、无线通信与物联网、数据挖掘 |
刘杰、范春晓、张晓莹、温志刚、明悦 |
|
03移动互联网、未来通信、数据服务与网络应用 |
宋梅、满毅、张勇、 王莉、魏翼飞、滕颖蕾、刘洋 |
04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 |
邓中亮、刘雯、焦继超、韩可 |
05移动/卫星通信及电路设计、物联网与服务 |
王卫东、李秀华、 王朝炜 |
06射频天线、太赫兹通信 |
俞俊生、姚远、刘小明 |
07宽带融合网、智慧光子互联、空天地一体网络 |
忻向军、张琦、尹霄丽、王拥军、张丽佳、刘博 |
08射频技术、天线与电磁兼容、微波毫米波 |
李秀萍 |
09电磁兼容与信息安全、认知网络与宽带通信 |
张洪欣 |
10光电检测与光通信 |
赵同刚 |
11认知无线电、智能信息处理 |
俎云霄、郁文生 |
12天线与电波传播 |
李莉 |
13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技术 |
任维政、王丹志 |
14无线通信 |
孙娟娟 |
15微纳电子技术、智能通信系统 |
黄建明 |
16卫星移动通信、多媒体与物联网 |
李宁 |
17宽带接入与网络融合技术 |
马健新 |
18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与应用 |
张健明 |
19多媒体通信与集成电路技术 |
崔岩松 |
20传感器网络技术 |
张君毅 |
21信息物理融合、智能人机交互、移动云计算 |
刘绍华 |
22大气激光通信 |
吴国华 |
23智能监测与自组织网络 |
余建国 |
24移动互联网、通信网络及安全 |
佘春东 |
25电磁兼容、超宽带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 |
石丹 |
26宽带通信器件和系统、电磁兼容 |
张金玲 |
27生物信息学 |
王琳 |
28电子信息处理与智能服务 |
刘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