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第三章 人际交往 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人际交往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和方法,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现代社会分工细化,竞争激烈,只有借助众人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因此,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和实务知识,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是人们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与本质 所谓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思想的过程。 从本质上看,人际交往的过程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是种种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的交流过程。 虽然人际交往的形式丰富多样,但其中存在着共同的要素。从信息论的角度考察人际交往的过程,它大体上存在五种基本要素: 一是信源。即交往信息的发出者,发信者是交往的主动者,他对交往的内容、方式、过程、效果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信道。又叫信息传递的渠道,是传播信息的通道,也就是信息由发信者到达收信者的途径。 三是信息。是发信者向交往对象传递的内容。如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 四是收信者。信息的接收者,是发信者(交往者)的交往对象或交往客体。 五是反馈。即将接受人所发出的信息再回授给发信人的过程。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能够引起交往对象的良好反应,引发积极交往的行为,在交往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真诚原则 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和信任,引起感情的共鸣,使人际交往得到巩固和发展。 2.尊重原则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习惯与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 3.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 4.互助原则 互助表现在交往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既满足了双方的需要,又促进了相互联系,加深了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