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部门 |
招聘岗位 |
岗位类别 |
数量 |
专业要求 |
学历要求 |
备注 |
1 |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8名 |
海洋动力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已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具有博士学位或应届毕业生能获得博士学位者。有从事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经验者优先。 |
2 |
海洋动力过程对生态过程变动的影响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 |
博士研究生 |
要求已掌握环流模式、生态模式并有相关工作基础 |
3 |
海气边界层动力学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海气边界层过程、海气通量及其在海气耦合模式中的应用研究,近期主要工作任务为研究南海海气边界层和海气通量演变规律。熟悉海洋、大气、气候数值模式者优先考虑。 |
4 |
海洋或气候动力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大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有水文研究背景 |
5 |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学/大气科学 |
博士研究生 |
要求较强的气候数值模拟能力和一定的中英文写作功底,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有博士后/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优先。 |
6 |
海洋环流或海洋遥感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学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大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动力学理论,熟悉现代卫星遥感资料,有大规模海洋数值模式经验者优先。 |
7 |
海洋动力过程的微波遥感应用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海洋遥感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以遥感海洋学为主要学科方向,重点开展微波遥感海面风场、浪场、温盐场、海流的机理方法研究和物理海洋学遥感数值同化研究,以中国近海、西太平洋为主要研究海域。 |
8 |
中国近海环流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物理海洋、海洋气象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有较强的物理海洋学或天气动力学研究背景,熟悉近海海洋环流模型,能够熟练应用ROMS、POM、FVCOM或ECOM等海洋动力数值模型开展中国近海水动力环境的模拟工作。 |
9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7名 |
古海洋研究岗位位 |
研究岗位 |
1 |
地质/地球化学/古生物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985,211 本科学校, 英语水平高的优先 |
10 |
岩石圈构造研究岗位位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地质或地球物理学 |
博士研究生 |
西太平洋地质演化与沉积记录,开展西太平洋俯冲过程与岩石圈结构的研究 |
11 |
海洋重磁解释和研究岗位 |
研究岗位 |
1 |
地球物理专业 |
博士毕业生 |
从事中国边缘海及邻近大洋的重磁数据采集、解释和研究,开展地震重力磁力综合解释和深部构造研究。熟悉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者和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
12 |
海洋沉积学研究岗位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沉积学或沉积动力学 |
博士毕业生 |
主要从事海洋沉积过程和环境响应研究。具有海洋沉积学或沉积动力学研究背景和熟悉海上调查工作的优先,年龄一般不超过30岁。 |
13 |
沉积动力学与动力地貌调查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要求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博士毕业生 |
应届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数理基础和专业背景,能从事野外调查和室内科研工作 |
14 |
海洋地球物理调查与数据分析 |
研究岗位 |
1 |
要求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
博士毕业生 |
侧重于海底热流测量及数据处理、解释,开展海底构造和深海探矿研究工作 |
15 |
海洋环境遥感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地质、海洋环境遥感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有较强数学基础,熟练光学遥感仪器操作与野外数据获取、处理者优先 |
16 |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0名 |
分子免疫学基础及应用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承担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发生与免疫防治相关科研任务。熟悉生物信息学或结构生物学者优先考虑。 |
17 |
对虾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解析 |
研究岗位 |
1 |
生物信息学专业 |
博士或博士后 |
发表过生物信息学相关的SCI文章2-3篇。 |
18 |
藻类生理生化学及分子调控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藻类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有海藻学研究背景且在国际相关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的优先考虑 |
19 |
藻类养殖技术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生物技术以养殖学等专业 |
硕士以上学历 |
从事海上工作。 |
20 |
水产动物免疫学 |
研究岗位 |
1 |
免疫学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
21 |
微生物病原致病机制与疾病防控 |
研究岗位 |
1 |
细菌学/病毒学/疫苗学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过第一作者论文 |
22 |
海藻功能基因的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海藻知识背景,熟悉海藻基因组或功能基因的分析,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 |
23 |
海洋天然产物及其生物合成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天然药物化学、海洋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学位 |
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质量研究论文。 |
24 |
养殖遗传学与遗传育种 |
研究岗位 |
1 |
水产养殖、甲壳动物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能够从事蟹类遗传育种相关的实验室和基地科研工作。 |
25 |
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从事鱼类/文昌鱼发育的研究. |
26 |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8名 |
海洋浮游动物生态学-生态安全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胶质浮游生物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
27 |
海洋浮游动物种群动力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海洋浮游动物样品分类鉴定者优先考虑 |
28 |
刺参生理生态特征的分子机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动物分子生物学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或国外著名高校,具有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或授权发明专利)2篇及以上 |
29 |
近海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或国外著名高校,具有海水增养殖生态学、繁殖生物学、恢复生态学等研究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或授权发明专利)2篇及以上 |
30 |
海洋环境或海洋生态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富营养化、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与风险评估或有害藻华防控技术等相关专业 |
博士学位 |
有主持科研项目的经历、有博士后经历或国外博士学位者优先考虑;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以上。 |
31 |
海洋微生物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微生物、微型生物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练掌握常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具有海洋微生物、微型生物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数据处理及软件应用;同时具有适应不同海域条件下工作的经验者优先考虑。 |
32 |
海洋生物资源生态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鱼类生态学、渔业资源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 |
在鱼类实验生态学和渔业资源学研究方面有扎实工作基础者优先考虑 |
33 |
海洋渔业生态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海洋渔业资源监测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有相关海上调查经历者优先 |
34 |
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5名 |
海洋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 |
博士研究生 |
从事海洋沉积物和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结构和分子多样性研究,能将形态分类和分子技术结合起来,有出海经验者优先。 |
35 |
海洋多毛类分类/底栖生物多样性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 |
博士研究生 |
有扎实的分类研究基础和良好背景及出海经验者优先。 |
36 |
海洋刺胞动物分类/底栖生物多样性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 |
博士研究生 |
有扎实的分类研究基础和良好背景及出海经验者优先。 |
37 |
海洋无脊椎动物分类系统学和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学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大型底栖生物主要类群常见种,有较高分类鉴定水平者优先考虑。 |
38 |
甲壳动物分类与隐存多样性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学、动物学及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DNA条形码研究的优先考虑 |
39 |
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发展中心5名 |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 |
研究岗位 |
1 |
生物化学,海洋药物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海洋生物多糖、寡糖研究,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上发表3篇以上论文者优先考虑 |
40 |
藻类及藻类生物技术 |
研究岗位 |
1 |
藻类及藻类生物技术专业 |
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人员 |
在国际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具有国外学习经历或野外实际工作经验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
41 |
藻类及产品加工 |
研究岗位 |
1 |
水产与食品加工专业 |
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后人员 |
在国际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
42 |
养殖生态或者养殖工程方面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水产养殖等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毕业于国内“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科研院所或国外著名高校;发表与水产养殖工程学科相关的英文文章2篇以上 |
43 |
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 |
研究岗位 |
1 |
药学、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海洋药物的研制与开发,负责新药研究项目目标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关键步骤化学方法学研究,熟悉药理筛选模型以及新药申报流程。要求具有药学、药物化学或相关学科背景并获得博士学位人员 |
44 |
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3名 |
浪花飞溅区钢结构防腐技术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腐蚀与防护研究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要负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体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有多年腐蚀与防护研究与技术开发经验者优先,有海外工作经历者优先。 |
45 |
海洋微生物电化学催化及腐蚀机理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腐蚀与防护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腐蚀过程中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基础并在国际著名SCI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者优先考虑。 |
46 |
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机制研究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材料科学、光电化学、电化学、腐蚀科学等相关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从事光电化学阴极保护机制、光电化学制氢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为研究组在该方向的研究做技术支撑。要求获得硕士学位。要求在光电化学方向发表3篇以上的SCI收录文章 |
47 |
胶州湾站2名 |
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 |
研究岗位 |
1 |
海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熟悉海洋初级生产力及相关领域研究与观测者优先考虑 |
48 |
野外调查技术支撑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海洋生态学相关专业 |
硕士研究生 |
具有野外调查经验、具备生物样品鉴定计数能力优先。 |
49 |
文献信息中心4名 |
图书信息部(图书馆)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海洋科学各专业 |
大学本科及以上 |
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具团队合作意识。 |
50 |
图书信息部(图书馆)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图书情报学专业 |
大学本科及以上 |
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具团队合作意识。 |
51 |
图书信息部(信息部)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海洋科学各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能熟练使用电脑及网络,英语六级。 |
52 |
期刊编辑部(《海洋科学》杂志)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物理海洋学或海洋地质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论文,能熟练使用电脑,英语六级。 |
53 |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运行管理中心14名 |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工程技术支撑岗位位 |
技术支撑岗位 |
10 |
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 |
本科及以上 |
有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同类工程技术工作基础者优先考虑。 |
54 |
科考船三副 |
船员岗 |
2 |
航海类专业院校、远洋船舶驾驶专业 |
本科 |
要求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英语四级通过、三副适任证书 |
55 |
科考船三管轮 |
船员岗 |
2 |
航海类专业院校、轮机管理专业 |
本科 |
要求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英语四级通过、三管轮适任证书 |
56 |
公共技术服务与管理中心5名 |
办公室工作人员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海洋类学科硕士及以上学位 |
硕士及以上学位 |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需要1-2年的工作经验。 |
57 |
办公室工作人员-数据中心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计算机或物理海洋、海洋生态等相关专业方向 |
硕士及以上学位 |
具备海洋数据处理等相关工作经验,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 |
58 |
办公室工作人员-所级中心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学位 |
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团体协作能力,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
59 |
分析测试中心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分析化学或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学位 |
35岁以下,有良好的书面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善于团体协作沟通,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
60 |
环境工程中心 |
技术支撑岗位 |
1 |
自动化控制或电子工程相关专业 |
硕士及以上研究生 |
从事嵌入式系统的电子线路设计及软件编程熟练掌握单片机应用,精通计算机设计语言,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