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浙江海洋学院201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大纲(农业知识综合四) |
内容 |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知识综合四》侧重于农村发展与管理综合知识考查,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发展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浙江海洋学院根据招生领域范围的需求从以上课程中选择农村社会学、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学三门相关科目作为知识综合考查内容,命制试卷,总分150分,各科目内容分别为50分。 《农业政策学》科目 一、考试目标 农村政策学是农业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农业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掌握对农业的管理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填空题(单选)(20%)、简答题(15%)、案例分析题(15%)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总论(5%)、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5%)、农业政策(10%)、农村发展政策(10%)、农民保障政策(10%)、农业科技政策(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总论 1)政策与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调整 1)农业政策的制定 2)农业政策的执行 3)农业政策的调整 3、农业政策 1)农业结构调整政策 2)农业组织政策 3)农业土地政策 4)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资金政策 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4、农村发展政策 1)农村的人口政策 2)农村的教育政策 5、农民保障政策 1)农村的劳动力政策 2)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 6、农业科技政策 1)农业科技政策概述 2)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3)农业技术政策 《农业经济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农业经济学为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经济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要素、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进步、农业资金、农业家庭经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计算题(2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导论(5%)、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5%)、农产品国际贸易(10%)、农业生产要素(10%)、农业劳动力(10%)、农业技术进步(10%)、农业资金(5%)、农业家庭经营(5%)、农业合作经济组织(5%)、农业产业化经营(5%)、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5%)、农业产业结构(5%)、传统农业改造与农业的现代化(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总论 1)农业的概念与根本特性; 2)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3)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4)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农产品供给与需求 1)农产品概念、供给原理、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农产品供给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2)农产品需求、需求原理、农产品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农产品的蛛网理论、决定不同蛛网类型的条件。 3、农产品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2)WTO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与特点; 4)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格局演变、结构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承诺及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4、农业生产要素 1)土地的概念、自然和经济特点、土地在农业中的地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原则; 2)土地的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及其实现; 3)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 4)土地制度概念及特点; 5)产权的涵义、特征与功能; 6)土地产权与功能构成; 7)土地、土地市场的特点;土地的市场机制。 5、农业劳动力 1)农业劳动:概念、特殊性;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及其决定因素; 2)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求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6、农业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内容与重要作用; 2)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 3)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 4)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7、农业资金 1)农业资金的概念、特点、分类; 2)农业财政资金、农业财政投资的理论依据、原则、政策取向; 3)农业信贷资金的分类、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4)农户资金概念、来源、投资范围、农户农业投资行为 8、农业家庭经营 1)农业家庭经营的涵义、历史演变; 2)分工协作与农业家庭经营、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家庭经营、家庭的社会经济特性与农业家庭经营; 3)农业家庭经营兼业化的概念、利弊与发展趋势; 4)中国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产生、主要问题与完善; 9、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1)合作经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涵义、产生的原因、运行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3)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同类型的比较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4)中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教训与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10、农业产业化经营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 11、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 1)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涵义与理论依据; 2)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目标的确定; 3)政府对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 12、农业产业结构 1)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2)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与演变规律性;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4)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与调整。 13、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 1)传统农业的涵义、特征;传统农业中的稀缺资源及其特性; 2)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与主要内容; 3)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与发展战略; 4)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背景与条件。 14、农业可持续发展 1)常规现代农业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3)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4)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生态农业; 5)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学》科目 一、考查目标 农村社会学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性质、内容、理论与方法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农村社会学的概念、发展、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及对中国农业、农村管理实践的意义,在熟练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农村家庭与家族、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农民技术教育、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等的内涵、基本理论与方法等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农村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简答题(30%)、论述题(30%)、案例分析题(20%)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5%)、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5%)、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10%)、农村家庭与家族(10%)、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10%)、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10%)、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5%)、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5%)、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5%)、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5%)、农民技术教育(5%)、农村社会保障问题(10%)、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会 1)农村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2)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4)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中国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与实践 1)掌握以新中国成立前后职业社会学家对中国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 2)杨开道、费孝通、晏阳初、梁漱溟农村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的主要贡献;3)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3、农民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1)农民的含义及其特征 2)中国农民的历史地位 3)农民的社会化 4)农民的现代化 4、农村家庭与家族 1)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的不同类型,重点理解农村家庭的特点、功能,熟悉农村家庭的变迁; 2)要能科学界定家族的含义,了解传统农村家族特点、存在条件; 3)正确理解现阶段我国农村家族复活趋势的特点和正、负功能。 5、农村社会组织与组织创新 1)掌握农村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和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划分; 2)重点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组织制度创新的状况,掌握村民自治制度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和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创新成果。 6、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与村落文化 1)掌握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及影响因素; 2)熟悉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构成和评价方法; 3)领会村落文化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7、农村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1)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趋势以及中国农村社会分化与分层的意义; 2)重点理解中国农村社会分化的原因和特点,农村社会分层的理论与标准;3)掌握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 8、农村土地问题与土地制度 1)理解和掌握土地制度的含义、内容以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特点和功能;明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对策。 9、农村人口问题与农村人口城镇化 1)掌握人口、农村人口的含义和中国农村人口的特征; 2)认清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具体表现,把握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途径和方 3)重点理解城镇化、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含义和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制约因素。 10、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民工潮问题 1)掌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原因; 2)重点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对策; 3)探索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11、农民技术教育 重点理解和掌握农民技术教育特定内涵地位作用和特点;了解我国农民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认清农民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农民技术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12、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1)理解定社会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含义; 2)重点领会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掌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13、农村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1)理解社会秩序、农村社会秩序、社会控制、农村社会控制、社会越轨的等概念; 2)社会控制的结构、类型和手段; 3)重点理解传统农村社会秩序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社会控制的特征、原则和机制。 14、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了解环境、环境科学、环境社会学的概念; 2)重点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区域综合治理的途径以及目前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行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