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简介 |
内容 | 人文学院院风 有开阔的人文情怀 有活跃的思想心灵 有独特的读写能力 有自主的创新精神 工作目标与思路 1.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夯实本科各专业的教学,争取在重点学科领域率先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点,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点,开办研究生教育。 2.以培养实践能力为起点,拓宽教学领域,形成广泛的社会参与合作,大力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意识、竞争实力。 3.以各级科研项目为基点,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开展科研团队建设,形成科研整体实力,提升人文学院科研水平和档次。 4.以院风建设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让我院学生活动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本情况 人文学院是曲靖师范学院“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开设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广告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秘书学五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是学校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71名,其中博士14人,硕士30人,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4人,云南省教育功勋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科研带头人1人。 共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1项,省级教学奖励18项;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儿童文学”是云南省精品课程;“张永刚名师工作室”是省级名师工作室;《中国古代文学史》(含作品选)、《汉字学导论》是云南省优秀教材。 “中国语言文学”是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重点建设一级学科,“文艺学”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是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围绕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建有“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和“文学艺术研究所”、“珠江上游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中心”、“云南城市文化研究所”3个研究机构。共获得16项省级科研奖励,13个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5个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1个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点课题,50余项省校课题,科研经费总数达350余万。 已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民族文学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学术论坛》、《思想战线》、《福建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100余篇为CSSCI收录。 教学工作主要成就 ●质量工程 2006年,张永刚教授主持的“文学概论”被评选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2007年,高小和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被评选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200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选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 2008年,张永刚教授被评选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被评选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09年,“张永刚名师工作室”成为云南省教育厅授牌的省高校名师工作室。 2010年,郭兴良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含作品选)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材。 2010年,秦建文教授主编的《文字学导论》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材。 2011年,周均东教授主持的“儿童文学”被评选为云南省精品课程。 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遴选为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荐项目、 ●教学成果 2001年郭兴良教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材建设”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张永刚教授的“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9年高小和教授、蔡燕教授、臧国书教授等人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人文教育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3年张永刚教授、王炜副教授、马继明副教授、徐梅副教授、荀利波讲师的“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拓展与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创新”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工作主要成就 ●优秀教材与著作 张永刚《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次印刷,北京大学“文学概论”使用教材。 高小和《学术论文写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再版,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系列教材。 郭兴良《中国古代文学史》(含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再版,全国高校通用教材,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 秦建文《汉字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 李莉,徐梅《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张永刚《滇东文学:历史与个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范永康《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高兴《中国现代文人与上海文化场域》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吴登云《中国古代审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晓丹《历史镜像——社会变迁与近代中国女性生活》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沈乾芳《社会变革时期的彝族婚姻形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11年。 杨黔云《冷战时期日越关系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2000年至今,出版专著28部,主编参编教材35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民族文学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思想战线》等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 ●省级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是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文艺学”是云南省重点学科。 此外,“专门史”是曲靖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汉语国际教育”是曲靖师范学院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建设学科。 ●省级科研平台 “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是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重要科研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 张永刚《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中的“后现代”问题研究》(已结题) 梁晓强《南诏历史研究》(已结题) 梁竞男《茅盾小说历史叙事研究》(已结题) 高小和《西部村落生态智慧承传与乡村治理结构多元模式研究》 杨黔云《中国西南边疆跨境民族宗教认同与国家关系研究》 王晓丹《西南边疆跨国婚姻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 吴登云《中国文论中的"象思维"体系与西方审美思维体系比较研究》 王炜《少数民族当代作家的文化身份与多民族文学史建构问题研究》 李兵《后现代误读研究》 程利《中国西南边疆跨境民族宗教交流与民族关系互动研究》 荀利波《滇黔桂杂居少数民族文化适应研究》 刘苏荣《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6项 臧国书《明清经典小说死亡叙事与审美研究》 徐梅《多语环境下西南地区不以汉语为母语学生普通话习得策略研究》 程利《宗教对西南边疆跨境民族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云南傣族为例》 李兵《文学艺术中的零符号研究》 沈乾芳《跨界民族的多元教育与民族认同——以云南瑞丽傣族为例》 范永康《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 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项 张永刚课题组的《云南城市文化风格塑造研究》(已结题)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 张永刚《滇中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文化策略研究》 此外,人文学院教师还承担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项目、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等各级课题50余项。 ●科研成果获奖 高小和教授获得云南省第5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第8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张永刚教授获云南省第11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15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云南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曲靖市第一次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第三届、第五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文艺评论奖。 秦建文教授获云南省第13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范永康教授获云南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蔡燕教授获曲靖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炜副教授获曲靖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建国副教授获云南省高校第四届挑战杯青年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获第五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文艺评论奖。 人才培养成就 ●学生管理 人文学院成立以来,学生规模扩大,成为学校体量最大的学院。为适应新的学生工作形势,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思路。一是实行级主任班主任管理模式,每个年级安排一名级主任,细化管理层级;二是开发学生管理系统,规范学生管理程序;三是推行学生预警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把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社团活动 人文学院现管理着11个校级学生社团,各社团有特色的活动丰富着校园文化。人文学院学生在曲靖师范学院举办的一、二届、三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皆以团体最高分获得第一名,每届都有若干项目获得单项奖。学校“优秀学生会”和“红旗团总支”评选中,我院团总支、学生会多次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荣誉称号。 ●素质培养 在全国“挑战杯”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我院王应跃、何超、刘姝麟等多人的作品荣获云南省一等奖、二等奖,其中刘姝麟同学荣获国家三等奖; 在云南省大学生广告作品创作大赛中,蔡洪霞同学的作品《保护地球》荣获一等奖,蒋旭辉的作品《背后》荣获二等奖,滕志珉的作品《渐变》荣获三等奖;梁其富所设计的海报,在全国第十五届推普周推普宣传素材征集宣传海报类比赛中获全国三等奖。 在“正保教育杯”第四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Photoshop平面设计组中,陈沿吉、叶倩雨、李小琪均获三等奖;2010年在全国第五届ITAT教育工程大赛中,赵加攀获一等奖。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冷文会获二等奖、罗燕、刘成益均获三等奖;2010年在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杨沁颖获二等奖。 在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范丽玲、洪庆华同学的作品均获得二等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成绩突出,孔然、胡鹏飞等三人次获云南省表彰,其中冀妍作为云南省唯一代表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二等奖。 李娜(笔名格子米),在校期间成为磨铁中文网签约作家,连载了4部青春小说,其中《我会记得你.然后爱别人》由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至今,沈凌云、李明慧、罗媛、陈彦宇、陈经理、唐统孝、李文正等多名学生公开发表文章等作品400余篇,优秀作品在《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曲靖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上发表。 ●国际合作教育 人文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教育,多名教师担任泰国北柳皇家师范大学汉语客座教授。有多名国家公派志愿者到国外从事国际汉语教育,多次成功开办外国学生短期培训班,培养了数十名留学生。人文学院共培养留学生32名,有175名学生在泰国进行教育实习,部分学生在国外就业。 ●就业工作 2000年至今,我院的李逢甲、毕晓峰、罗如意、尹先芳、刘翔、雷继亮等15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013年钟晓燕考入北京大学,冀妍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李永增、杨光能、廖云清、蔡洪霞等数十人考取公务员,在党政、司法等部门工作;张少奇、王芳、李飞鹏、刘洋等20余人在泰国任教。 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6%。毕业生在各自的单位里迅速成长,许多人已经成为骨干,部分毕业生已被提干或担任重要职位的工作,就业质量正在逐年提高。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