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招聘单元 |
岗位需求专业 |
负责人 |
联系人 |
联系人邮箱 |
招聘数 |
最低学历要求 |
岗位描述 |
招聘条件 |
1 |
生物质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陈洪章 |
张思靖 |
sjingzh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固态发酵开发 |
具有固态发酵研究经历者优先 |
2 |
生物质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赵 兵 |
赵明霞 |
mxzhao@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发 |
有高原植物组分分离、组-效关系研究经历者优先 |
3 |
生物质工程团队 |
生物学类(微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工) |
韩业君 |
韩业君 |
yjhan@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环境微生物研究 |
有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菌构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经验者优先考虑 |
4 |
生物质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生物学类(微生物学) |
邢建民 |
邢建民 |
jmxi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生物基化学品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研究 |
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生物质化学品、代谢工程等相关顶级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者优先 |
5 |
生化工程介质与设备团队 |
农业工程类 |
丛 威 |
丛 威 |
weicong@ipe.ac.cn |
1 |
博士 |
微藻深加工(破壁、蛋白油脂提取、食品开发) |
要求有留学背景;从事过微藻破壁、产物提取相关研究的优先 |
6 |
生化工程介质与设备团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
丛 威 |
丛 威 |
weicong@ipe.ac.cn |
1 |
博士 |
微藻培养控制 |
从事过微藻培养控制相关研究的优先 |
7 |
生化工程介质与设备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徐 霞 |
徐 霞 |
xuxia@ipe.ac.cn |
1 |
博士 |
干细胞分化 |
干细胞培养、分化等工作经验者优先 |
8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类、生物学类、药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马光辉 |
马光辉 |
ghma@ipe.ac.cn |
1 |
硕士 |
从事生物微球产品的开发工作 |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9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免疫学)、药学类 |
马光辉 |
马光辉 |
ghma@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疫苗佐剂的研究 |
专业英语熟练,发表过高水平SCI论文,有过疫苗研究相关经验者优先 |
10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化学类(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马光辉 |
马光辉 |
ghma@ipe.ac.cn |
1 |
硕士 |
从事分离介质制备和分离纯化研究 |
专业英语熟练,有过介质制备研究相关经验者优先 |
11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药学类 |
闫学海 |
闫学海 |
yanxh@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分子组装、计算机模拟和生物材料制备 |
有高水平SCI论文发表或博士后工作经验者优先 |
12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白 硕 |
白 硕 |
baishuo@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超分子组装凝胶材料制备或从事分子动力学、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多尺度计算和模拟 |
有高水平SCI论文发表者优先 |
13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 |
马光辉 |
马光辉 |
ghma@ipe.ac.cn |
1 |
硕士 |
从事生物介质、生物材料、活性物质制备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
专业英语熟练,有相关研究经验者优先 |
14 |
生物材料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类(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学类(神经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类、基础医学类 |
张 欣 |
张 欣 |
xzh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生物材料制备、药物输递、医学影像 |
具有生物材料制备、化疗药物输递、医学影像工作经验者优先 |
15 |
生物大分子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 |
苏志国 |
石 红 |
hshi@ipe.ac.cn |
1 |
博士 |
生化反应与分离 |
从事蛋白质、疫苗、多肽和核酸修饰、纯化,生物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与纯化,色谱层析介质的制备与应用。有机化学/应用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有蛋白质纯化、蛋白质修饰、熟悉色谱/层析仪器者优先 |
16 |
生物大分子团队 |
生物学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类(免疫学)、药学类(药理学) |
刘瑞田 |
于晓琳 |
yuxiaolin@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 |
具有基因工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ADC药物、疫苗、多肽药物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
17 |
生物大分子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 |
胡 涛 |
季韶洋 |
jishaoy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亚单位疫苗和细菌荚膜多糖结合疫苗的研究 |
化学修饰和疫苗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
18 |
结构-界面/多尺度团队 |
力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 |
葛 蔚 |
杨 宁 |
nyang@ipe.ac.cn |
1 |
博士 |
气液固多相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
有流体力学模拟经验者优先 |
19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材料学) |
袁方利 |
袁方利 |
flyuan@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等离子体粉体制备及锂电池研发 |
有锂电池电极材料方向研究经验者优先 |
20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谭强强 |
徐宇兴 |
yxxu@ipe.ac.cn |
1 |
博士 |
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开发 |
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相关工作经历 |
21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谭强强 |
徐宇兴 |
yxxu@ipe.ac.cn |
1 |
博士 |
车辆尾气净化材料研发 |
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从事高分子材料、机动车尾气净化材料相关工作经历 |
22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
陈运法 |
肖 虹 |
hxiao@ipe.ac.cn |
1 |
博士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具备环境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
23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
陈运法 |
肖 虹 |
hxiao@ipe.ac.cn |
1 |
博士 |
材料化学聚合物与有机化学 |
有一定工程研究经验,合理进行资源利用与材料交叉综合性研究,有留学经验者或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者优先 |
24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化学类 |
张伟刚 |
江 霞 |
xji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陶瓷前驱体的研究 |
从事陶瓷前驱体的机理研究、性能表征,有高分子研究经验优先 |
25 |
材料化工与应用技术团队 |
化学类 |
杨 军 |
杨 军 |
jy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能源转化与环境净化纳米催化材料研究 |
有电化学背景(比如电容器、燃料电池)者优先考虑,要求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
26 |
流态化矿物焙烧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 |
朱庆山 |
朱庆山 |
qszhu@ipe.ac.cn |
1 |
博士 |
储能 |
化工或热能工程相关专业,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3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具有储能研究经验者优先 |
27 |
流态化矿物焙烧团队 |
化学类(无机化学) |
朱庆山 |
朱庆山 |
qszhu@ipe.ac.cn |
1 |
博士 |
纳米材料 |
化工、化学、材料相关专业,有从事纳米材料制备相关研究经历,以第一作者在化学类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
28 |
流态化矿物焙烧团队 |
化学类(无机化学) |
朱庆山 |
朱庆山 |
qszhu@ipe.ac.cn |
1 |
博士 |
过程强化 |
化学工程与技术相关专业,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3篇及以上学术论文,具有过程强化、反应器放大、催化研究经验者优先 |
29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华 超 |
陆 平 |
huachao@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工业催化剂和有机合成的研究 |
有实际工程工作经验者优先 |
30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 |
刘庆芬 |
张 超 |
zhangchao@ipe.ac.cn |
1 |
博士 |
生化反应与分离技术研究 |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
31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生物化工)、生物学类(微生物学) |
邢建民 |
邢建民 |
jmxi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生物基化学品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研究 |
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生物质化学品、代谢工程等相关顶级期刊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者优先 |
32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 |
张光晋 |
张光晋 |
zhanggj@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光电催化材料的研究 |
具有电化学、电催化领域的研究基础,在国际高水平SCI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
33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
李志宝 |
张 妍 |
yanzh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低品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
可以经常出差着优先 |
34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生物化工) |
刘会洲 |
梁向峰 |
lxf@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绿色化工分离工艺基础及应用开发研究 |
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相关高水平期刊发表过研究论文者优先 |
35 |
绿色分离工程与环境生物技术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 |
杨传芳 |
杨传芳 |
cfy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膜分离研究 |
水处理膜的制备和应用 |
36 |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张锁江 |
赵 秋 |
zhaoqi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催化剂及反应过程研究 |
具有物理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本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重要科研论文,具有催化新材料和催化机理研究经验者优先。 |
37 |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张锁江 |
赵 秋 |
zhaoqi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过程强化或工程放大研究 |
具有物理化学、化学工艺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本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重要科研论文,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38 |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张锁江 |
赵 秋 |
zhaoqi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研究 |
具有能源化工、电化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本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重要科研论文,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
39 |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张锁江 |
赵 秋 |
zhaoqi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模拟/计算研究 |
具有分子模拟或流体模拟的研究经历,博士学位,在本领域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重要科研论文。 |
40 |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团队 |
化学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张锁江 |
赵秋 |
zhaoqi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 |
具有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5年以上工程设计或管理工作经历,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41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冶金工程类 |
齐 涛 |
齐涛 |
tq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清洁化工和冶金工艺及工程研究 |
化工、冶金、材料专业背景;具有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经历;年龄不超过35岁;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或钛、铬、镍、锆等生产工艺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
42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齐 涛 |
齐 涛 |
tq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无机金属、非金属材料研究 |
化工、材料、能源专业背景;具有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经历;年龄不超过35岁;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或有无机金属、非金属材料研究工作经验者优先 |
43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李会泉 |
李会泉 |
hql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工业生态、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方面技术与理论研究 |
具有地方或行业循环经济规划编制、清洁生产或节能减排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工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设计与系统集成方面的经验者优先考虑 |
44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矿业工程类 |
李会泉 |
李会泉 |
hql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低品位矿物、典型工业固废多金属提取与资源化利用研发 |
具有扎实的化工、冶金学科基础,动手能力强,具有技术研发与工程放大经验者优先考虑 |
45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郑诗礼 |
王少娜 |
shnwang@ipe.ac.cn |
1 |
博士 |
新能源及电池功能材料制备 |
具有独立展开电池材料制备科研能力。有国外留学及锂电池材料研究经历者优先。近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能源、材料及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4篇以上 |
46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张亦飞 |
张芳芳 |
ffzh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非常规介质化学反应与分离技术与装备研发 |
有工程技术与装备工作经验者优先 |
47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冶金工程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王 志 |
王 志 |
zwang@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绿色冶金产品工程研发 |
化工、冶金、材料专业背景;具有博士学历或博士后经历;年龄不超过35岁;发表过高水平科研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或具有工程设计与生产实践经验的人员优先考虑 |
48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制冷及低温工程) |
李建强 |
李建强 |
jqli@ipe.ac.cn |
1 |
博士 |
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从事低温相变储热/蓄冷材料的开发 |
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课题组日常报销及预算执行等财务管理工作、资产管理以及其他综合事务等,有相关工作者优先 |
49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艺) |
徐红彬 |
裴丽丽 |
llpe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金属有机螯合物精细化学品合成制备 |
具有有机合成科研工作经历并有高水平论文发表或已转化科技成果者优先 |
50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化学类(无机化学) |
徐红彬 |
裴丽丽 |
llpe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无机功能材料合成制备与性能表征 |
具有无机化学科研工作经历并有高水平论文发表或已转化科技成果者优先 |
51 |
矿产资源清洁转化过程工程团队 |
矿业工程类(矿物加工工程) |
阮仁满 |
阮仁满 |
rmruan@ipe.ac.cn |
1 |
博士 |
矿物加工技术研发 |
具有扎实的化工、冶金学科基础,动手能力强,具有技术研发与工程放大经验者优先考虑 |
52 |
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朱廷钰 |
朱廷钰 |
tyzh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石化废气VOCs的降解和控制 |
有含氯VOCs催化降解研究经历者优先 |
53 |
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团队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朱廷钰 |
朱廷钰 |
tyzhu@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工业烟气重金属的控制 |
有烟气重金属控制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
54 |
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曹宏斌 |
曹宏斌 |
hbcao@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有机污染控制或环保药剂研制 |
具备有机合成或有机污染控制研究经验者优先 |
55 |
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程团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科学与工程类 |
曹宏斌 |
曹宏斌 |
hbcao@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环保设备或控制研制 |
有环保设备或自动控制设计经验者优先 |
56 |
煤炭分级高效综合利用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工业催化) |
苏发兵 |
苏发兵 |
fbsu@ipe.ac.cn |
1 |
博士 |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
具有工业催化及开发经验者优先 |
57 |
煤炭分级高效综合利用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应用化学) |
张锁江 |
李春山 |
csli@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煤化工相关工艺优化及催化剂开发 |
具有劣质油品催化、煤基大宗化学品合成或者催化剂合成、放大经验者优先 |
58 |
煤炭分级高效综合利用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余 剑 |
张建岭 |
zhangjl@ipe.ac.cn |
1 |
博士 |
从事煤催化转化及环保材料开发 |
能源转化及相关材料开发 |
59 |
煤炭分级高效综合利用团队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艺) |
余 剑 |
张建岭 |
zhangjl@ipe.ac.cn |
1 |
博士 |
煤热转化与气固动力学 |
开展热转化基础研究工作 |
60 |
研发中心 |
化学类(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类(化学工程) |
惠建斌 |
郑文婧 |
wjzheng@ipe.ac.cn |
1 |
硕士 |
从事无机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 |
有多孔复合材料研究经历或固废技术产业化者优先 |
61 |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能源与环境)期刊编辑部 |
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 |
绿色室 |
周 清 |
qzhou@ipe.ac.cn |
1 |
硕士 |
责任编辑 |
1. 具有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有专业编辑经验者硕士也可以考虑;2. 具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或相关经验者优先;3. 英语六级,具有良好的中英文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
62 |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能源与环境)期刊编辑部 |
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 |
绿色室 |
周 清 |
qzhou@ipe.ac.cn |
1 |
硕士 |
学科编辑 |
1. 具有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等相关专业背景,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有专业编辑经验者硕士也可以考虑;2. 具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或相关经验优先;3. 英语六级,中英文口语和文字表达准确、流畅;4. 发表过优秀科研论文或著作者优先。 |
63 |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绿色能源与环境)期刊编辑部 |
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 |
绿色室 |
周 清 |
qzhou@ipe.ac.cn |
1 |
硕士 |
执行副主编 |
1. 具有化学、化工、能源、环境、材料等相关领域博士及以上学位;2. 具有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或相关经验优先;3. 英语六级,中英文口语和文字表达准确、流畅;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5. 发表过优秀科研论文或著作者优先。 |
64 |
人事教育管理处 |
理工类、教育、新闻 |
刘仲青 |
黄孝文 |
xwhuang@ipe.ac.cn |
1 |
硕士 |
学生教育管理(负责研究生、留学生、博士后相关工作及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良好的计划、组织、沟通能力;一般35岁以下;具有学生教育管理经验者优先(教育、新闻专业需北京生源) |
65 |
科技开发处 |
化工、冶金、生物、材料、环境 |
张 凯 |
张 凯 |
kzhang@ipe.ac.cn |
1 |
硕士 |
市场与产业主管(负责区域技术转移和拓展;市场信息搜集、整合、统计分析及业务渠道的完善;科技成果推广) |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较强的理工专业背景;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市场洞察力、市场推广和活动策划能力;能出差;一般35岁以下;具有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