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甘肃政法学院2016年招聘硕士研究生《劳动经济学》考试大纲 |
内容 | 一、参考书目 《劳动经济学》(第二版),杨河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考核内容 (一)劳动力需求 考核内容: 1.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2.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3.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 4.劳动力需求弹性 5.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6.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7.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考核要求: 1. 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 1)识记:(1)劳动力的概念;(2)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3)劳动力需求的概念。 2)领会:(1)与劳动力需求概念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 (2)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3)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4)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2. 企业劳动力需求行为 领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基本内容。 3. 资本积累与长期劳动力需求 领会:(1)资本的变化与总成本的变化; (2)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 (3)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4. 劳动力需求弹性 1)识记:劳动力需求弹性概念; 2)领会:(1)劳动力需求弹性类型; (2)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 (3)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决定要素; (4)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5.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领会: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6. 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 应用:分析比较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与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差异。 7.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应用:(1)分析政府对特殊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 (2)分析政府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二)劳动力供给 考核内容: 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3.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4.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5.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6.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 7.劳动力流量表 考核要求: 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1)识记:劳动力供给的概念 2)领会:(1)劳动力供给的含义; (2)劳动力供给的假设。 2. 人口与劳动力供给 1)识记: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2)领会:(1)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的关系; (2)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 3)应用:(1)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2)分析两种劳动力参与率假说的关系。 3.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1)识记:劳动力供给弹性概念;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概念;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概念 2)领会: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4.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选择机制 1)领会:(1)影响劳动力个人供给的主要因素;(2)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无差异曲线;(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4)个人和家庭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2)应用:运用所学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知识分析相关案例。 5.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领会:市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6. 不同时期的劳动力分配 应用:分析何时工作的时间选择问题。 7. 劳动力流量表 1)识记:(1)劳动力的流量的概念;(2)劳动力流量表的概念;(3)转移率的概念。 2)应用:使用劳动力流量表进行政策分析。 (三)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考核内容 1.均衡的基本含义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4.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5.劳动力市场分割 6.内部劳动力市场 考核要求 1.均衡的基本含义 领会:(1)古典均衡的概念;(2)现代均衡的含义; (3)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类型。 2.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领会:(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设; (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2)应用:(1)分析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形成的原因; (2)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3.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领会: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4.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1)识记:U-V分析方法。 2)领会: U-V分析 3)应用:(1)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的原因;(2)分析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现象。 5. 劳动力市场分割 领会: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6. 内部劳动力市场 1)识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2)领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构成要素。 3)应用:(1)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2)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四)劳动时间 考核内容 1.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2.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3.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4.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和有效劳动时间供给 5.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 6.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7.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 考核要求 1. 劳动投入量的计量尺度 1)识记:劳动时间。 2)领会:劳动劳动时间的特征和功能。 3)应用:分析劳动时间与劳动投入量的关系。 2. 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应用:根据劳动供给者方面的理由说明劳动时间不会超出一定范围。 3. 从企业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1)识记:准固定成本。 2)应用:分析在劳动力供需双方眼中,劳动时间的主要差异。 4. 制度劳动时间、不规则劳动时间和有效劳动时间供给 1)识记:有效劳动时间的概念。 2)领会:超时工作与兼职工作的区别。 3)应用: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因素。 5. 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 应用:分析经济状况对劳动时间的影响。 6. 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1)领会:(1)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 (2)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2)应用: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7. 劳动时间的国际比较 领会:(1)美国劳动时间的特点; (2)德国劳动时间的特点; (3)日本劳动时间的特点; (4)中国的劳动时间。 (五)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 考核内容 1.生命周期的变化 2.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3.结婚、育儿决策 4.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5.退休决策 考核要求 1. 生命周期的变化 1)识记:生命周期的概念。 2)领会: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 2. 就业与就学的决策 应用: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因素。 3.结婚、育儿决策 应用:家庭生产函数与婚姻、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之间的关系。 4.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 应用:影响转换工作与否决策的因素。 5.退休决策 应用:影响退休决策与否决策的因素。 (六)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考核内容 1.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2.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3.按要素分配的工资生成理论 4.中国工资改革展望 考核要求 1. 工资形式与工资职能 1)识记:(1)工资的概念; (2)工资形式的概念; (3)基本工资的概念; (4)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概念。 2)领会:(1)现代工资形式的种类; (2)工资形式选择的原则; (3)具体工资形式的选择。 3)应用:工资的职能。 2. 西方经济学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1)领会:(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生成理论; (2)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 2)应用: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3. 按要素分配的工资生成理论 1)领会:(1)按要素分配理论的基本要点; (2)按要素分配的方式。 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 4. 中国工资改革展望 1)领会:中国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应用:如何建立市场化的工资形成与增长机制。 (七)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考核内容 1.工资水平的相关概念 2.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3.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4.工资差别 考核要求 1.工资水平的相关概念 识记:(1)工资水平的概念; (2)货币工资水平的概念; (3)实际工资水平的概念。 2. 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领会:(1)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2)影响微观工资水平的因素。 3. 工资水平控制和决定 1)识记:(1)工资指导线的概念; (2)工资指数化的概念; (3)工资谈判的概念。 2)领会:(1)最低工资的相关概念; (2)最低工资制度的重要作用; (3)最低工资制度的构成; (4)最低工资率的测算方法; (5)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方式; (6)工资指导线的意义; (7)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8)工资指导线的制定与发布; (9)保证实际工资水平的主要手段; (10)工资谈判制度的基本类型; (11)工资谈判制度运行的基本条件; (12)工资谈判的主要内容; (13)工资谈判的一般过程; (14)工会和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主要手段。 3)应用:(1)如何从宏观经济管理角度对工资水平进行控制;(2)工资水平的决定; (3)中国工资水平决定机制。 4. 工资差别 1)识记:(1)工资差别的概念; (2)洛伦茨曲线的概念; (3)基尼系数的概念。 2)领会:(1)工资差别的类型; (2)工资与收入分配差别程度的度量。 3)应用:应用工资差别的有关知识分析具体案例。 (八)就业与失业 考核内容 1.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2.就业理论综述 3.就业结构分析 4.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 考核要求 1.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1)识记:(1)就业的概念; (2)充分就业的概念; (3)失业的概念; (4)失业率的概念; (5)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2)领会:(1)就业的度量; (2)失业的测量; (3)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 3)应用: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2. 就业理论综述 领会:西方具有代表性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 3. 就业结构分析 1)识记:就业结构的概念 2)领会:(1)就业结构的特点; (2)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 (3)就业结构与产业机构的变化规律。 4. 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 1)识记:(1)摩擦性失业的概念; (2)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3)周期性失业的概念; (4)隐性失业的概念; (5)季节性失业的概念; (6)技术性失业的概念; (7)自愿失业的概念。 2)领会:(1)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2)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3)周期性失业的特点; (4)隐性失业的特点; (5)失业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3)应用:应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 (九)人力资本投资 考核内容 1.人力资本投资概述 2.教育投资分析 3.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4.劳动力流动 考核要求 1. 人力资本投资概述 1)识记:(1)人力资本的概念;(2)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2)领会:(1)人力资本的特点;(2)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 教育投资分析 1)领会:(1)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2)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3)教育投资的均衡。 2)应用:教育投资的理性依据。 3. 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 1)领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2)应用:分析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成本和收益的不同。 4. 劳动力流动 1)领会:(1)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2)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3)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2)应用:(1)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分析; (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十)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考核内容 1.歧视的概念及类型 2.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3.雇佣歧视 4.工资收入歧视 5.消除歧视的对策 考核要求 1. 歧视的概念及类型 1)识记: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概念。 2)领会: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 2.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领会:劳动力市场具有代表性的歧视理论。 3. 雇佣歧视 1)识记:雇佣歧视的概念。 2)领会:雇佣歧视的种类。 4. 工资收入歧视 1)识记:工资收入歧视的概念。 2)领会:(1)歧视性工资差别的表现形式; (2)歧视性工资的测量方法。 5. 消除歧视的对策 应用:运用本节其他国家和地区消除歧视对策分析相关案例。(十一)政府行为与劳动力市场 考核内容 1.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3.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考核要求 1. 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1)领会:政府支出中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区别。 2)应用:(1)分析公共部门就业决策与企业部门就业决策的差异; (2)分析公共部门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3)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4)分析政府税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2.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1)识记:(1)最低工资; (2)最低工资标准; (3)最低社会保障制度; (4)工会。 2)领会:(1)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2)最低劳动标准的内容; (3)决定最低工资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4)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的内容; (5)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的内容。 3)应用:(1)分析说明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要素的作用; (2)分析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体系存在的原因。 3.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识记:(1)财政政策的概念; (2)货币政策的概念; (3)收入政策的概念; (4)人力政策的概念。 2)领会:(1)政府对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种类; (2)财政政策的类型; (3)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 (4)货币政策的类型; (5)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6)收入政策的目标; (7)收入政策的形式; (8)人力政策的目标; (9)人力政策的类型; (10)人力政策的新内涵。 3、应用: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说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十二)劳动关系 考核内容 1.劳动关系概述 2.劳动关系的调整 考核要求 1. 劳动关系概述 1、识记:(1)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2、领会:(1)劳动关系的特征;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3)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4)我国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 (5)构建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应遵守的原则。 3)应用:分析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取向。 2. 劳动关系的调整 1)识记:(1)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 2)领会:(1)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 (2)集体谈判决定劳动条件的社会前提; (3)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的特征; (4)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3)应用:(1)如何理解集体谈判的约束条件; (2)如何理解效率合约模型的效率含义; (3)影响集体谈判范围的因素。 三、题型举例(题型仅作参考,实际命题不受此限) (一)单项选择题(在写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分×15题=15分 1、我国将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限定为:()。 A.15周岁 B.16周岁 C.17周岁 D.18周岁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正确的,并把它们的题号写在题后括号内。错选或漏选均不给分)2分×5题=10分 1、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形式有哪些?() A.集体协商制度 B.雇员参与企业管理制度 C.工会参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决策 D.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的机构 E.雇员参股制 (三)名词解释题3分×5题=15分 1、劳动就业 (四)简答题5分×5题=25分 1、简述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10分×2题=20分 1、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包括哪些要素?为什么应存在这些制度结构体系?它们如何发挥作用? (六)案例分析题15分×1题=15分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自从“晒工资”现象在网络上流行开以后,工资问题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热点,“晒工资”将过去相对隐秘的个人收入一一曝光,许多人看了别人晒的工资后,特别是看了垄断行业一些员工的收入后,产生了跳槽的想法,因为“对照别人的收入,感觉很不平衡”,为了解职工对自己工作满意度及对垄断行业工作的看法,人民论坛杂志联合人民网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6.5%的人对自己当前工资状况不满意,73.5%的人认为国有垄断行业内工资差距最大。 (1)国有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太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如何看待这种高收入现象?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