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6年曲靖市教育系统招聘教师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
内容 | 2016年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 专业知识 教法技能 大纲 语 文(小学教育岗位) 曲靖市教育局 一、考试性质 曲靖市教育系统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属选拔性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考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阅读题、诗歌赏析题、语言运用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教学设计题、教学示例分析题等。 三、考试内容 专业知识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块,突出中师和专科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1.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2.现代常用字的字形,笔画。 3.辩识一些读音、字形相近,容易混淆的汉字。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社会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 把握文章的整体的逻辑关系,文章结构,文章思路。 (2) 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使用词语,辨析多义词。 (3) 把握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发现并改正常见病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4) 辨别和筛选重要的信息和材料,归纳内容要点。 (5) 分析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分析和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 (7)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8)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9) 常用标点符号。 (10) 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1) 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12) 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2. 文言文阅读 (1) 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常见文言文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与、于、则、者、之)。 (3)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等)。 (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 能够辨别和筛选文言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7)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教法技能(语文教学)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及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各学段的知识框架及各部分语文知识的具体目标。 3.明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以学生为本,制定教学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语文整体的认识;注重语文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关注语文的人文价值,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 4.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小学教材编写的特色;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5.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写字教学: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写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 6.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阅读心理;阅读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实施;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7.新课程理念下的写作教学:写作心理;写作教学的目标;写作教学的实施;写作教学优化的策略;写作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8.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心理;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9.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综合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0.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四、考试要求 专业知识 1. 知识要求:知识要求是指本大纲中所列考试内容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含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文章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基础知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要求是达到识记、理解和掌握、分析综合、表达运用、鉴赏评价。 2. 能力要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运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 (1) 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在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去认识事物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要求考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和资料,能有意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锻炼逻辑思维。思维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2) 识记能力:记忆力是在对事物的识记、保持和重现(再认、再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认识特征。要求考生记住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辩识一些读音、字形相近,容易混淆的汉字;记住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记住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是小学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3) 理解能力:指对知识的领悟并能作简单的解释。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中关键的字、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整体的逻辑关系。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4) 分析综合能力: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能力。分析文章结构,能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信息,分析文章中蕴涵的深层含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分析综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5) 表达运用能力: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能把握句意,能发现并改正常见病句,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的信息和材料,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熟练准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表达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6) 鉴赏评价能力: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能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教法技能(语文教学) 1. 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明确语文学科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学段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总体目标。理解、掌握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容标准及各学段的知识框架与各部分知识的具体目标。 3. 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例(对诸如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语文出版社等版本的教材要有所了解)。 4. 能简要地写出小学语文中的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的教学设计。 5. 能简要评析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内容设计,能恰当地写出小学生作文评语,能够 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设计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表。 五、题型示例 专业知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仃(líng ) 喝彩(hē) 姹紫嫣红(chà) B.晨曦(xī) 忏悔(chàn) 风调雨顺(diào) C.戍守(shù) 污秽(huì) 白雪皑皑(ái) D.侥幸(xiǎo ) 提防(dī) 丢三落四(l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出类拔粹 声色俱厉 B.相形见绌 铤而走险 以身殉职 C.中流砥柱 推心至腹 漫不经心 D.相提并论 通霄达旦 焕然一新 3.下列语句不属于同一篇文章的一项是 A.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说“百年修得同船渡”,是“缘”把我们连在一起;我说只有“志”才能让我们走到一起,因为我们“志道”相同,所以我们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追求事业,成就自我。 B.溪水西流,你要迈着沉重的步伐向东前进,你要看看东方之神叱咤风云的威武雄姿。 C.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音乐家会用歌声唱出生命的美好,幽雅动人…… D.处于豆蔻年华的我们,对异性产生倾慕之心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到这一阶段的必然结果。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就会怎样对待你。 B.中医学认为:草莓性凉,味酸,无毒,具有润肺生津、清热凉血、健脾解酒等功效。 C.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通过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C.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D.海浪发出汨汨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 8.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语“打击敌人”“黑得发亮”“差得很远”“打扫干净”的结构都相同。 B.“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 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 D.“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9.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这是一个复句。 C.“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妒忌别人。”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D.“逐渐壮大的中国海军一定能够捍卫祖国辽阔的海疆。”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捍卫”。 10.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①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②世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事,只要有 ▲ (不管前面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大,都要义无反顾地前行)的勇气。③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如用下列格言警句填写在句②中的横线上,下列各项中与括号中的意思相一致的是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D.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小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患过病或受过伤的人都会感受到疼痛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疼痛也能提示给我们患病的部位、程度和危险性,对人体来说,尤其是对病人来说,是患病的一种很好的信息来源。 人体内到处都分布着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只有脑实质、肺实质等少数部位例外。患肺结核病或肺癌时,X线透视检查发现肺内有很大的空洞或严重损害,但病人并不感觉有多么疼痛,就是肺内缺乏痛觉纤维的缘故。 疼痛的感觉是在脑内形成的。如果用麻醉药将脑麻醉,无论刺激身体哪个部位,都不感觉疼痛;一些镇痛剂,能够抑制脑的感觉中枢,内服或注射之后,疼痛就会减轻或不痛,就是这个道理。 在体壁及四肢上,密布着大量痛觉神经纤维,而内脏上,特别是腹腔脏器,痛觉神经纤维的分布就较为稀疏,所以,体壁受到侵害发生疼痛时,能定点明确地指出疼痛的部位,而内脏障碍产生的疼痛,往往不能明确认定疼痛部位,只能指出一个大概的范围。 刺激痛觉神经纤维可引起疼痛,刺激脑的痛觉中枢也能引起疼痛。所谓刺激,可能是物理性刺激,也可能是化学性刺激,物理性的如压迫、痉挛、牵引等,化学性的如病毒、细菌的毒素、体内某些坏死组织产生的化学物质等。 肿瘤或其他肿物的压迫、牵引所造成的疼痛是持续性的,而且随着肿物的长大,疼痛越来越加重,以至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细菌、病毒的毒素引起的疼痛多是一时性的,或者是断续性的跳痛,可随着治疗效果而减轻以至好转。 11.对患者来说,疼痛最重要的作用是 A.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B.患病的信息来源 C.提示患病的部位、程度 D.提示患病的危险性 12.下列说法,不能解释疼痛的感觉是在脑内形成的一项是 A.肺结核病或肺癌患者不感觉疼痛 B.脑麻醉后,刺激身体任何部位都不感觉疼痛 C.内服能抑制脑感觉中枢的镇痛剂,疼痛会减轻 D.能抑制脑感觉中枢的某些镇痛剂,被注入人体后,会减轻病人的疼痛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痛觉神经纤维密布在体壁及四肢上 B.压迫、痉挛、牵引等物理性刺激能引起疼痛 C.病毒引起的疼痛是一时性的 D.肿瘤造成的疼痛是持续性的 14.如果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疼痛的种类 B.疼痛的症状 C.疼痛的治疗 D.疼痛的产生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第15~19小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选自《小说月刊》2010年02期,有删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