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立春的三候和饮食讲究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的三候和饮食讲究,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立春的饮食讲究
    1、清淡:春季“肝气”旺,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脾胃弱的人春季要多吃山药、大枣、莲子粥,来控制过旺的肝气,预防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炎导致的胃胀等症状的加重。
    2、温补:告别大寒,进入立春,应适当减少进补,可顺应季节的变化多吃些温性的食物,比如大葱、生姜、大蒜糯米、胡萝卜等,能起到祛阴散寒的良效。
    3、甘润:春天气候变化快,空气时而干燥时而湿冷,胃肠处于敏感的状态,常常出现没有食欲的情况。这时候应多吃甘味食物。要注意的是,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所谓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具有滋补脾胃的作用。
    忌酸收: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五脏中的肝脏,容易肝气过旺。酸味容易入肝,且具有收敛之性,多吃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反而使本就旺盛的肝气更盛,伤及脾胃。具有酸性的食物如西红柿、柑橘、柠檬、乌梅等都不宜多吃。
    立春的三候
    立春三候立春一候:东风解冻
    第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儿解散。《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意思是初候,暖气流东移,气温回升使大地解冻。春风送来了暖风,这温暖不单是春风本身的和煦、还包含着一种讯息,即春天来了,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即将苏醒。
    一候花信:迎春花
    立春第一个开的花是迎春花。迎春花别名叫迎春、黄素馨、金腰带。因为在百花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儿得名。
    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喜爱。
    立春二候:蛰虫始振
    二候:蜇虫始振。“蛰”是隐藏,指在地下冬眠的小虫苏醒,动而未出。意思是冬天藏在洞里的虫类,因为天气的变暖,土地变得松软,因此慢慢的从洞中苏醒过来。
    二候花信:樱花
    立春第二候盛开的花是樱花。据文献的资料参考、樱花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经在中国宫苑内栽培。而日本栽种樱花才千余年历史,比中国要晚一千余年。
    立春三候:鱼陟负冰
    三候:鱼陟负冰。陟、言积、升也、高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意思是说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在北方,盛寒时水面结冻,但水底似乎比较暖和,鱼儿潜伏在那里,安安静静地等待春天。开春了,水面的冰开始融化,鱼儿很快觉察到变化,争先恐后浮到水面,在尚未完全融化的冰块和冰片缝隙间游动,因此古时称为“鱼上冰”,到元代《元史志》方改为较为文雅的“鱼陟负冰”。
    三候花信:望春花
    望春花即紫玉兰,又名木兰、辛夷。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丛植都很雅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是优良的庭院、街道绿化植物。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花卉和中药。对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均有显著地作用。
    立春习俗有哪些
    1、立春习俗有哪些:句芒神
    立春习俗: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2、立春习俗有哪些:糊春牛
    立春习俗: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3、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
    立春习俗: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并有报子、马弁等身着长袍马褂,或各样奇装异服,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迎春的队伍由四面八方拥向春棚前集中,然后到县政府(县衙)报喜迎春。
    4、立春习俗有哪些:贴宜春字画
    立春习俗: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幅《腊梅图》。
    5、立春习俗有哪些:游春、报春
    立春习俗: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
    游春的队伍进入春场(检阅场地)后,绕场游两圈,然后各自列队站在安排的场地上。此时,恭请知县老爷入春棚安坐,举行报春仪式。按传统的风俗,设有报春台,身着奇装异服的报子,手执红黄各色彩旗,上场第一报——“风调雨顺”,群众同声呼应;第二报——“五谷丰登”,群众亦同声呼应;第三报——“国泰民安”,群众再同声呼应。每来报者均有赏。
    6、立春习俗有哪些:打春牛
    立春习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7、立春习俗有哪些:戴春鸡
    立春习俗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8、立春习俗有哪些:春社
    立春习俗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立春三候立春一候:东风解冻
    第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儿解散。《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意思是初候,暖气流东移,气温回升使大地解冻。春风送来了暖风,这温暖不单是春风本身的和煦、还包含着一种讯息,即春天来了,大地开始解冻,万物即将苏醒。
    一候花信:迎春花
    立春第一个开的花是迎春花。迎春花别名叫迎春、黄素馨、金腰带。因为在百花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儿得名。
    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