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化学(chemistry)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用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有用的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第一段: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新课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疑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2)找疑难点:对不理解的知识做上标记,课堂上重点解决问题。
    (3)温习基础:通过基础练习温习基础,同时回顾已学习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对于课前的基础练习,可参考下图:
    第二段:课内学习,讲究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及时提问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主动地学习。一节课的精髓一般在于课前五分钟的导入过程和“课后”的五分钟小结。课中把握课程主干线;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老师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并思考为什么。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或者在书的空白处或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提炼的知识主线。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
    (3)及时提问: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及时解决。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应及时做上标记,及时提问,及时解决。若课堂上无法解决,课后找可以老师继续请教探讨。
    第三段: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常常会发现,有同学说:课内基本上都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就开始抓瞎了。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也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那么,课后该如何复习呢?课后复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先梳理:上完新课,可花几分钟再次阅读教材,重新梳理下笔记和课程脉络,做到能够“温故而知新”,自我提升。
    (2)“后”作业:梳理教材和笔记之后,再做作业方能事半功倍。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干线,在练习中,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和笔记中的相关内容,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多思考:对知识的重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定期加以复习。
    高中化学教学心得
    新一轮课改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化学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要求教师必须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现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因为课程结构的变化而带来了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所有的学生都要学化学,而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不同的化学。所有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都要有最基本的发展,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质在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获得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课程结构强调领域和模块,层次性和选择性。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新课程必修共有两个模块,选修有六个模块。必修的内容比较少,学生的'心里负担较轻,对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好处。除此之外,必修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完必修课以后对化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在这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选修有六个模块,内容非常丰富,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很有好处。
    二.对新理念的认识。
    正确树立高中化学新理念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提供学习工具;组织学习活动。参与学习过程;倾听学生发言。发问;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教学生活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提高,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的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
    总之,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化学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化学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化学外延。
    有机化学知识模块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_-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