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新人教版知识点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第6单元知识点
    第27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河中石兽
    一、原文及译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疯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显得)很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二、走近作者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
    三、字词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岁。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初二语文学习方法揭秘
    多读、强记、勤写
    何谓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曰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无道理。
    同时学习语文必须慢慢养成十大习惯
    一、熟读、背诵的习惯。
    二、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三、推敲语言文学的习惯。
    四、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五、记曰记的习惯。
    六、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七、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八、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九、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十、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
    有人作过为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的人”呢?
    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
    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
    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