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地理下册第七章教案设计


    作为老师,准备好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想要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教学设计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4、了解香港发达的旅游业、信息和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香港经济特点的分析以及香港和深圳等内地实现共同繁荣的探究,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了解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教学重点:
    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地形和气候特征等基本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让学生辨认,并解释其构思和寓意,从而让学生了解香港这一省区的特殊性:香港特区的区旗、区徽
    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祖国的国力增强, 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香港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南沿海。
    讲述“香港的基本地理情况”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演示香港地图2012最新香港地图下载(Hong Kong Map) - 香港电子地图/香港旅游路书 | Yododo 游多多
    1.老师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香港岛、大屿山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然后说明香港是由香港岛及附近小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大屿山岛)三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查看地形图,总结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从教材P.56“香港城区”图可见香港高楼多依山而建,说明香港寸土寸金,为弥补建筑用地的不足,香港人民用大量的沙石、泥土在浅海湾地区大规模地“填海造陆”。
    目前香港总面积 1092平方千米,总人口 678万(2000年 11月)。结合世界地理知识,老师可提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已填海造陆400多年,被称为“低洼之国”?
    3.香港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可通过分析教材P.56“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得出,老师可设计一组分析思考题:
    (1)香港最高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2)香港最低气温出现在几月?大致气温为多少?
    (3)香港的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年平均降水量大致为多少?
    (4)分析香港气候特征并判断香港的气候类型。
    为避免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直接看到答案,老师应将“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图做成投影板图。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完成教材P.56阅读材料中的3道思考题。
    讲述“香港经济特征”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讨论:香港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你认为香港具备有哪些方面的优势条件?(香港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背靠祖国内地,南通东南亚地区,是东西方和东亚、东南亚的地区海、空交通运输枢纽,是中国南方的门户。香港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国际声誉好,知名度高,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良好的配套管理措施。)
    2.老师可用投影片展示一组香港的资料:香港经济_百度文库
    香港--全球贸易中心之一,进出口总额世界第八。
    香港--全球航运中心之一,维多利亚港与旧金山、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葵涌货柜码头是世界上最繁忙、设备最完善、效率最高、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香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法兰克福齐名,全世界100家最大银行,有85家在香港开业。
    香港--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与伦敦、苏黎士齐名。
    香港--全球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有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世界第六大外汇市场。
    可见香港经济以对外贸易为主导,有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结构,竞争实力雄厚,经济水平高。
    提示:从外部和香港内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香港面临来自外部的严峻挑战:香港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引起全球的关注,各国都是香港的竞争对手,但直接竞争者当属邻近地区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其他三个地区和国家。
    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韩国:力争确保自己在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台湾:实施亚太营运中心计划。
    新加坡:实施亚太地区八大中心计划。
    可见,各国、各地区都在强化自己,削弱对方,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香港内部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地狭人稠,缺少发展空间,人口压力大;航运量大,港口已趋于饱和;地价高,工资水平高。
    3.讨论:香港怎样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争取发展的空间?可引导学生 从香港的地理位置、与祖国内地的贸易联系等方面拓展思维,得出结论:同内地联合,共同繁荣。如将自身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强大的资金投人到离香港最近的经济特区--深圳,同时与珠江三角洲实行分工,共同发展经济。
    香港"发达的交通运输"的讲述可从“香港主城区” 图进人,让同学们在 图上找出维多利亚港的位置、主城区内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京九铁路。然后阅读教材P.59
    思考题:从你的家乡出发到香港旅游最便捷、最经济的路线是怎样的?
    1.老师可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照片给学生欣赏。(1)太平山 (香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太平山位于香港岛西部,自古以来是香港的标志,站在山顶可俯瞰香港全貌,是欣赏香港夜景的最佳处。
    (2)天坛大佛_百度百科天坛大佛是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铜释迹牟尼佛像,1993年12月29日举行开光大典,大佛高达26.4米,连基座共高33.9米,其佛面有42平方米,佛头上的发卷有 325个,耳朵就有 4米长,佛手的手心上可站 19个人,佛像重250千克,由200多块青铜板组成。大佛坐落在大屿山的木鱼峰之巅,已成为香港最诱人的一处旅游胜地和香港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中国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大同云冈大佛,中有河南洛阳龙门大佛。中华大地,五佛拱照,中华五方五佛格局完美形成。
    2.说明因香港实行大部分商品免征进口税,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商品竞销的市场,被誉为“世界商品橱窗”、“购物天堂”、“万国市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人来港购物、观光。
    3.阐述今日的香港,是分秒必争的商业城市。香港信息网络联通世界各地,拥有世界第一套完全数码化的电话系统和最全面的光纤网络等先进设备,使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的信息中心。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著名大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课后作业:
    1.搜集香港旅游业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2.咨询身边去过香港的亲朋好友,了解香港主要的旅游购物品种都有哪些?
    3.1997年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视频-在线观看-激动网-中国领先的视频门户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看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接管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片,讨论香港回归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读图获取信息的活动较多,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读图与分析能力。通过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习,从课堂上来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比较的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但是通过练习,发现有些同学知识点是掌握了,可是与实际练习的不够密切,知识停留在课本上,没有把知识点活起来,这需要以后多加练习,多多交流。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了解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懂得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澳门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特色,坚持走独特的道路,才能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
    三、教学重点:澳门的文化特色
    四、教学难点:
    理解澳门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向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会展之城的方向发展。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澳门文化的资料,从澳门的人种、宗教、民俗、盛事、美食、建筑等方面思考澳门的文化有何独特性以及未来澳门经济应当如何突出本地特色,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使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长久不衰的活力。
    2、教师编好本节课的拓展教材发给学生。
    3、教师制作好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4、教师对导游表演加以辅导。
    六、教具:多媒体电脑
    七、教学方法:启发、竞赛、表演、课内外结合型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的
    

     
    导入新课
    

    1、进行简短的本课说明。介绍本节课为拓展课。
    2、让学生猜想手中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设下悬念。猜中的小组给予加分。
    3、实物投影盒子中的葡式蛋挞引入新课。
    

    认真猜想,踊跃回答。
    

     
    激发
    兴趣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1、显示《香港和澳门地图》,让学生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并对比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注意把澳门与香港的位置和范围进行对比。
    

    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2、显示《香港和澳门空白图》,让学生上台指图填注珠江口、香港、澳门、深圳、珠海。
    

    学生上台指图完成老师给出的地名填注。
    
 

    3、显示《澳门全图》,说明澳门是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的。提问学生有关澳门的组成、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板书]:一、澳门的概况
    1、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2、组成: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3、面积:25.4平方千米
    4、人口:43.8万人
    人口密度:17244人/平方千米
    

     
    1、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2、学生计算澳门的人口密度,并与香港、新加坡作比较。
    

     
     
    通过数据,加深理解。
    

    提问:通过计算澳门的人口密度,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二、人多地狭
    

    学生回答:人多地狭
    
 

    [过渡]:澳门面积的狭小影响澳门人的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显示四幅图片:
    ①《拥挤的楼房》②《住宅环抱的坟场》③《寺庙与学校共处》④《屋顶上的活动场》
    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坟场与住宅相邻,是因为土地有限,小学校与寺庙合二为一,也是因为土地资源太缺乏的缘故,这些特殊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学生对四幅图片的含义分别进行解释。
     
     
     
     
    学生回答:人多地狭造成的。
    

     
     
    通过图片分析,加深对“人多地狭”的理解。
    

    [过渡]:显示《澳门大街上的土生葡人》图片,提问:在澳门大街上,你看到这样的人,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在澳门仅2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了从内地省份迁来的移民,出国打工回来定居的归侨,常住的外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虽然民族构成并不复杂,但中国传统文化和葡萄牙文化的交融让这个微型社会充满了奇特的魅力。下面,我们就一起参加阳光旅游团去进行文化之旅。
     
    

    学生回答:很像外国人。
    
 

     
     
     
     
     
    角色扮演
    

    [板书]:三、奇特的文化
    1、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派出1—2名学生进行导游比赛,要求学生在导游过程中能抓住澳门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文化特点进行介绍。
     
    2、教师负责显示旅游团沿途观光的景点图片。
     
     
    

    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派出1—2名学生参加导游比赛。第一组介绍澳门的美景。游览大三巴牌坊和妈阁庙,要细心浏览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义。并能归纳出澳门的宗教文化特点是:和平共处,相互交融。
    第二组介绍澳门的民俗。通过对结婚礼仪的表演,说明东西方民俗礼仪的共存共处。

    第三组介绍澳门的美食。通过对澳门特色菜的介绍,归纳出澳门饮食文化的中西融合性。
    第四组介绍澳门的盛事。通过对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和澳门国际烟花汇演的介绍,得出澳门文化的中西交融性。
    

     
     
    通过导游表演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引申,从而概括出澳门的文化特色。
    

     
     
     
    讲授新课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文化之旅,我们了解了澳门的宗教、民俗、美食和盛事上都具有什么特点?
    [过渡]:通过搜集资料,你们还知道澳门的哪些文化现象具有中西交融的特色呢?
    显示图片:①《中西合璧式的时装表演》②《中西节日》③《娱乐的中西玩法》④《赛狗、赛马》逐步引导学生逐个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
    

    学生归纳:中西结合的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图文分析。最后得出澳门的文化具有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板书]三、奇特的文化:华洋共处,中西合璧
    [过渡]:结合澳门文化的独特性,你们认为澳门未来经济的发展应当朝什么方向发展?
    [教师小结]:澳门未来经济发展应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寻找自己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包括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体育竞技特色等。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所突破,在全球竞争中,研究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消费走势,研究在文化产品中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精神,研发新的文化产品,不断把澳门演进成不单是一个赌城,而且还是一个文化之城、艺术之城、会展之城,把澳门经济逐渐从博彩旅游为支柱向以文化会展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过渡。
    

     
     
     
     
    学生讨论回答
    

    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新课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这一节课讲了些什么内容,请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澳门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奇特文化。纵观当今世界上许多国际化城市,都将文化发展作为其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这更符合未来澳门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澳门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城市,必须具备文化视野,以拓展澳门的城市发展和远景规划,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总结,教师给予点评。
    

    归纳
    条理化
    

     
     
    知识巩固
    

    教师出抢答题由学生抢答决出本节课的比赛结果。
    抢答题:
    1、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
    2、为什么澳门人多地狭?
    3、澳门文化有何特色?
    4、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谈谈澳门未来经济发展的设想。
    5、看图片回答问题:显示四幅澳门图片,提出四个问题。
    

     
     
     
    学生踊跃抢答。
     
     
     
     
     
    

     
     
    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宣布本课竞赛结果,由计分员宣布各组获得的名次,然后颁奖。
    

    学生上台领奖品。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三、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 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2、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3、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多媒体展示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 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
    (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学生···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①工业高度发达②对外依赖性高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
    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酸雨污染D.大气污染
    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素质高B.交通便利C.农业基础好D.科技力量雄厚
    5、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四个工业基地,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
    (1)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两翼的经济高度发达情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努力学习长大立志为国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后,同学们看图7-39,如果将上海比作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则长江三角洲的两翼则为什么?学生回答···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两翼。
    二、指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图7-39及相关图片思考分析填表:
    

    区域名称
    

    中心城市
    

    主要城市
    

    区域经济现状
    

    与上海的关系
    

    长江三角洲
    区域的北翼
    
       

    长江三角洲
    的区域北翼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B.都是河口地区,地势平坦
    C.都有悠久的历史,工业基础雄厚D.都依托便利的交通,但缺乏能源
    2、非洲南端与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相比,正确的叙述是(  )
    A.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B.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C.高温期相同,多雨期相同D.高温期不同,多雨期不同
    3、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所示,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甲省是 ,河流乙是 ,丙湖泊是
    (2)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三中下游平原的组成部分,容易出现 灾害
    (3)长江三角洲地区克服不利条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该地区发展工业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4)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图中(填写字母)开幕举行.请你运用图中信息和所学地理知道,从交通、经济、人文等方面分析世界博览会选择会址在本地的有利条件 (答出两点即可)
    (5)简要分析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并作评价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引导学生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图7-40、7-41设问导入课题。
    二、指导学生读图7-40、7-41
    (问)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学生读图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从图上找出:
    长沙、株洲、湘潭、韶山、洞庭湖、湘江
    (问)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位置和交通关系特点
    学生读图分析-小组交流-代表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三、指导学生读图7-42,结合文字,指导学生分析:
    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发展有哪些差异?
    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确定发展不同方向的原因?
    学生读图文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1、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湖南省 1.城市群概况: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_______东部,三 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湘江 路和_____相连。
    2.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发 展 差 异 ①_____;②城市规模较大,_________便利 省会 交通运输 ;③教育、科技、文化较发达;④_____ 国家 _____________ 历史文化名城 ①_____枢纽;②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铁路 金和化学工业基地;③建有大型服装市场, _______
    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指导学生读图7-43,分析:
    将长株潭三市打造成一体化建设,你认为合理吗?
    将长株潭三市打造成一体化建设,会给三个城市带来哪些好处?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两型社会”,指导学生思考分析:
    什么叫两型社会?
    是么叫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目前长株洲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长沙
    

    株洲
    

    湘潭
    

    地理位置
    
     

    人口
    
     

    城市定位
    
     

    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
    
     

    发展方向
    
     

    八年的地理下册第七章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