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


    上了高中,就要开始学会自己做笔记了,特别是对于地理这种知识点比较多的学科而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1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课本P18图2.1)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2.常见功能区: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界限,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课本P19~21)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参看课本P22图2.7)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课本P25~26)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课本P28~29图2.13,2.15)1.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城市相距较远.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服务范围六边形嵌套模式可以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第三节城市化
    一、什么是城市化(课本P31~32图2.17,2.18)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课本P33图2.20)
    2.逆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课本P32图2.19)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本P36~37图2.25)
    2.城市环境问题(课本P37图2.26)
    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课本P38)
    ⑴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污染。⑵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2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2.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
    二、工业区位选择(课本P59~60)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2.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课本P60图4.5)
    3.社会、环境需求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课本P61图4.6)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课本P62~63)1.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⑵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工业地域
    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
    二、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课本P63~64)
    1.工业分散
    2.工业地域联系
    一、传统工业区1.概述(课本P65)
    2.鲁尔区(课本P65~67图4.9、4.12、4.13、)
    ⑴区位优势: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2.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减少);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课本P67~68图4.14)二、新兴工业区1.概述(课本P68)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课本P69图4.15、4.16)
    3.美国“硅谷”(课本P71~72图4.19)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课本P78表5.1)
    2.运输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课本P79~80图5.3)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经济、社会、技术、自然
    3.南昆铁路的建设(课本P80~81图5.4)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课本P82图5.5、5.6)
    2.对商业网点分布点的影响(课本P83~84图5.8、5.9)3.集镇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如陕西勉县的长林镇。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3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课本P42图3.3)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3.9)
    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3.10)
    二、商品谷物农业(课本P49~50图3.13,3.14)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课本P47~48图3.10)
    二、乳畜业(课本P52~54图3.19,3.20)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培养空间概念,正确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大量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二、学会阅读课本,掌握科学方法。
    地理课本是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使用好地理课本呢?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其次还要注意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学习地理应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最后还要学会梳理知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印度和巴西都是位于热带的临海国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优质的铁矿资源丰富;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并且首都都不是全国最大城市。
    三、培养思维能力,学会科学记忆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许多同学反映“地理不难学,就是不好记”。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课程标准中对这些地理事物的要求,是必须记住的,还是只要理解不必记忆?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再来探讨记忆的方法。
    1.及时复习,重复记忆
    克服遗忘、加强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重复,这也是由人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以学生准备一周后的一次测试为例,刚学完的第一天要复习两遍,第二天再复习一遍,第三天不要复习,第四天再复习一遍,第五六天不要复习,第七天再复习一遍。
    2.把握联系,理解记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可以这样联系: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
    3.抓住异同,对比记忆
    抓住地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记忆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长江和黄河是我们著名的两条大河,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运用对比的方法去记忆关于长江和黄河的知识是比较合适的。
    地理高一笔记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