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历史是属于文科类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为繁琐,所以,归纳整理历史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更多“历史知识点”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初中人教版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关于战争类的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要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时间:贞观初年。
    2.过程: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2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了统一,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②隋朝国家统一。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
    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3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4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蔬菜有许多新品种。
    ④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思考: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
    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科技方面
    (二)文学方面(诗歌)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必背知识5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6、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及其共同点: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
    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
    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二、现实意义:
    (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
    (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
    (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