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思维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希望对你有帮助!
    1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 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 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5, 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从而得到四种分法 :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
    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 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 教师 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还可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 组成5。分析、综合法广泛应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 学中。
    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 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 就灵活多了:1.一个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
    2.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 3.一个数加上2,共13道 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4.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 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 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 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 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2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最为严谨、最为严格的科学
    数学中有许多运算,它们有严格的法则,不能违反。应教会学生准确、熟练地进行各种基本的运算。数学的论证中,使用非常严格的演绎推理。在古代,欧几里德几何是严格推理的模范,它以公理、公设作为出发点,以演绎的方式构成了几何学,它的公理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公设是归纳了人们的几何观察而设定的。然而这种公理化还没有到达现代化的标准。
    HiIbert的几何基础中列举了一些基本对象(点、直线)、基本关系(衔接、合同、介于),所谓公理就是基本对象和基本关系的属性。一切几何定理,就是这些属性的演绎推理,不必对点、直线再下定义,不必引进公理之外的属性,就可建立起几何学的理论架构。各种数学系统,如整数、实数、集合、群等等都可以建立在各种公理系统之上。
    增强审题意识,建立审题程序,使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仔细审题习惯不仅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因审题不严格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中极为常见。做题时常常不是因为题目难而出错,而是由于分析理解能力较差,不注意审题,做题时急于求成,产生错误。有的误把计算符号和数据看错,有的在解答应用题时,误把简单的两步应用题当作一步应用题解答,还有的把多余条件的数目也参与到列式中去等等。这样简单的知识弄出错误,纯粹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具体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要求学生在计算时看清题目的数据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要想好题目的计算特点,可否运用计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应用法则时边算边检查。另外,在解答题目时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审题程序,把审题摆在解答过程的第一位,做到认真读题,逐词逐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要从中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达到正确列式的目的,这样,逐渐增强了审题意识,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长此以往坚持下去会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是理性的科学,是理性思维的范例
    我听说,有些中小学生把数学看成是背公式的学科,这完全是误解。固然,学习数学过程中记忆是必要的,有时还要记得熟,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例如乘法的九九表等等。但数学是理性思维的科学,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科学,对其中的每一项内容,应该不仅仅是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最简单的公式,都有它的来源,矩形面积等于两个边长之积,就是从测面积的经验中得出来的。有了这个经验事实做基础,然后就可以证明许多东西,所以可以论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图形面积的公式。
    “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个特例,这样重要的定理一定要加以证明,它也可以利用计算面积得出(我国古代的证明比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中的证明简单得多)。数学是不满足于个别事物和现象的。又如说/2是无理数,开方许多步仍然没有完,没有出现循环的情况还不能说明问题,因为这许多步仍然是有限步,这件事作了严格的证明才能成立。论证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理解的过程,揭示内在联系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懂了,才能记得牢固,即使忘了,也会自己推导出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小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数学这门学科,因为抽象性较强,学生往往没有兴趣,容易对其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只凭单一的讲授方式上课,学生是不会产生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
    上课专心听讲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听课时要集中精力、勤于思考、不东张西望、不搞小动作、不想与课业无关的事、不交头接耳,集中精力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积极参加到课堂讨论,并且及时补充纠正别人回答中的不足和错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4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1)思维具有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特点表现在思维的主体能够根据思维对象的变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原来的思维方式,使新思维能够更高效的解决问题。对小学数学来说,思维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数学的解题方法不是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根据题型的不同转化解题方法,转变解题思路,从而找到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变题练习、同解变形等解题方式。例如:200千克海水能够制盐2.5千克,那么50000千克的海水能够制盐多少千克?这属于一题多解,可以通过2.5÷200×50000;50000÷(200÷2.5);2.5×(50000÷200)几种方法来解。
    (2)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它是思维品质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在通过表面现象能够引发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的训练。
    (3)思维具有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具有独立创造的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不受到常规的解题模式限制,找出解题最简单的方法。例如:把2.5.6三个数字卡片进行组数,如果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组成的数就只有25.26.256.265.52.56?,除了这些数,学生还可以发现“6”的特点,把“6”反过来当“9”用,这样就会组成更多的数,也是思维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4)思维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主体通过独立思考,有敢于质疑的能力和较强的辨别力,能够发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在思考中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独立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检验和推理自己得出的结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还要鼓励学生多多质疑,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批判性的培养。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