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归纳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学习需要持之以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五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用字母表示:a÷b= (b≠0)。
    4、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5、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6、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公因数: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的一个叫做公因数。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①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9、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0、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11、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共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12、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特殊情况下的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数。②互质的两个数,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14、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同分子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1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必须约成最简分数;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最小公倍数》教案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铺成边长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铺成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通过刚才的报数和铺正方形的过程,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韦恩图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