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有多少


    也许学习并不是你一天之中最愿意做的事,但为了你的理想,你需要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你应该暂时将它们放在一边,先不让它们分散你学习时的注意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历史知识点1
    古代中国政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三历史知识点2
    一、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高三历史知识点3
    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新兴地主阶级从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2.秦朝正式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3.西汉巩固
    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4.隋唐完善
    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北宋加强
    北宋初年,大力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6.元朝新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7.明清达到顶峰
    明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还设立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