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必学知识点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逃避困难,只会让困难越来越多。 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加油,高三的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必学知识点1
    1.罗马法从形式上可分成文法和习惯法。从按结构上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2.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会》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3.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指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4.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5.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6.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小国寡民。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7.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国家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
    8.希腊文明的源头是爱琴文明
    9.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安提丰等人。
    10.泰勒斯被西方誉为“哲学之父”
    11.“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识”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
    12.《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1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
    14.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
    15.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
    16.文艺复兴是欧洲历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是欧洲历第二次解放运动。
    17.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
    18.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19.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20.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21.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22.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
    23.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24.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25.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26.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7.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
    28.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2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30.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31.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32.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
    33.①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
    ②被誉为“钢琴”的是李斯特。
    ③被誉为“乐圣”的是贝多芬。
    ④被誉为“歌曲”的是舒伯特。
    ⑤被誉为“圆舞曲”是约翰。斯特劳斯。
    34.1895年,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的诞生。
    35.被称为“第七艺术”、“第八艺术”分别是电影和电视。
    36.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37.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38.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的开辟者是哥伦布
    39.被称作“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是荷兰
    40.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
    高三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必学知识点2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例三: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要求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风起云涌。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意义?
    (1)定义:指全国的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执行中央政令。
    (2)特点:官僚机构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最终使统治权集皇帝于一身。
    (3)意义:
    (A)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历代统治者都要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家的独立。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中央和君主的绝对权利。
    秦始皇的功与过:
    功:(1)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1)大兴土木,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修长城、郦山陵、阿房宫)
    (2)刑法严苛,赋税沉重,暴政而亡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不同点?
    1、基础并不同: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一个按地域划分。
    2、权利不同:一个是世袭,地方的小王国,一个是皇帝任免的官吏,没有封地有俸禄
    3、作用不同:一个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一个能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皇权和相权之争的原因和过程:
    原因:皇帝为独裁统治历代都采取削弱相权,分化相权直至废除宰相的方法,以实现君主专制。
    汉武帝——频繁更换宰相,用“中朝”对抗“外朝”
    唐朝——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
    宋代——参知政事,继续分散相权
    明代——废宰相,权分六部
    清朝——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评价康熙
    1、西南——平定“三藩”之乱
    2、东南——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3、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
    4、东北——收复雅克萨之战,签定《尼布楚条约》
    5、汉化政策,
    6、加强蒙藏民族团结
    评价唐太宗
    1、政治上: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关系上: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对外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
    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个人品质上: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的评价的采分点
    1、政治上:纳谏、用人、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经济上:休养生息政策、均田制、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存百姓”思想、
    3、思想上:民本思想、慎用刑法、《唐律》的原则
    4、民族关系:“战而后和”策略、“羁縻府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团结政策
    5、对外关系:开放政策、大都会、鸿胪寺卿、玄奘取经、兼收并蓄方针、对日本朝鲜影响
    科举制的“利”
    1、政治上: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2、教育上:促进了教育发展,尤其是文学的发展
    3、社会风尚: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科举制度的“弊”
    1、学科结构看:以儒教思想为核心、为重点,实际上这等同让一个民族“偏科”近千年。“科举”偏文舍理,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假如没有科举制度设置的独木桥,或许中国人自由自在地可以象西方社会一样走向文理均衡的道路,最终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导致了近代科学落后于西方。
    2、考试内容看: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创造意识,选拔出来的多是死读书的奴仆而非真正的民族精英了。
    利:
    1、政治上: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他们的行政效率
    2、教育上:促进教育发展,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3、社会风尚:促成社会上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
    4、制度建设上:考试选官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相对公正公平
    弊:
    1、明清时期,八股取士,被选举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读书人成了统治者的奴仆。
    2、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观和偏重社会科学,忽视自然科学的考试制度)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政治上;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2、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科技取得较大进步
    4、文化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影响:1、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三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必学知识点3
    17到18世纪间,世界处于大变幻,
    封建统治已腐朽,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夺了斯图亚特权,
    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
    揭开欧洲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
    美国13块殖民地,摆脱英国得独立,
    发表《独立宣言》,制定1787年宪法,
    形成联邦国家。内战中奴隶制度被废除,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道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雅各宾派掌了权,罗伯斯庇尔当了政,
    打退反法联盟,平息国内叛乱。
    俄日实行资改革,结束_、走向统一是意德。
    资本主义国家正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正确立。
    人类进入蒸汽时,英国有最多殖民地,
    亚非拉美受摧残,成为殖民大国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