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而初中生在这方面失分却很多。多看多学,才会进步。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顺口溜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5阅读理解速记顺口溜
    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及答题模板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概括议论文或说明文文段的内容,抓段落中心句。一般说来,议论文、说明文的段意是通过中心句来表现的。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一个文段的开头(起提领作用),或在结尾(起总结作用)有时也在中间。
    3.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首先要分析文章结构,注意段中的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
    另外,在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句,答案往往就隐含在那里,看分值答题,注意不要遗漏。
    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
    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请说说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文章的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前文;④照应文章标题;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5.文中画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
    ①人物描写(肖语动心):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
    此类题首先需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有两种答法:
    ①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
    ②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