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2022


    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1
    一、对复习的认识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查漏补缺。要根据所教班级的情况,确定班级的复习计划,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内容要加强复习和练习。
    2、要注意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复习题的设计中要十分注意层次性
    3、要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复习过程中去。可采用的一些形式:学生自己出题目练习,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去交流与合作。
    三、复习内容和要点
    (一)、复习内容
    1、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计算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3、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复习重点:
    1、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三)、复习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改写。
    2、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四、课时安排:
    1、长方体和立方体3课时
    2、分数加减法1课时
    3、分数意义和性质2课时
    4、综合应用1课时
    5、模拟测试4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2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两个星期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1、单元过关,每单元上一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课,做适当练习,测验一次,据测验情况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
    2、综合复习,考前3—4天的模拟考,使学生适应题型,提高综合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3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
    本班共有35人,男21人,女14人。优秀生较少,学困生较多。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下辅导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充分调动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辅积极性,全班实行“兵教兵”用来调动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复习内容:
    二、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块: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法则。
    2、空间与图形。
    了解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周长、面积、体积的含义,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解决与周长、面积、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测量、识图、作图等技能。
    3、统计与概率。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复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复习总体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四、复习策略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实施科学的复习。
    青岛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无论是体例结构、呈现方式、内容安排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创新的思想。
    2.注重复习的方法指导
    对于复习的方法,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合作交流、自主整理等形式;
    3.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把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内容很多,但是时间比较少,这就要注意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五、时间安排:
    __.1.4——1.9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__.1.12——1.16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__.1.19——1.23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__.1.26——1.30 第七单元 全面复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4
    为了帮助学生们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今天特地制定了复习计划,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学生考出好成绩。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班实际,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进行全面、系统总复习。抓住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开展复习。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有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经常人在心不在。所以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使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率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景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科书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小数乘除法的应用能力。
    3、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决问题。
    4、求多边形和阴影部分的面积。
    五、复习方法
    1、按单元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分类复习。在单元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3、综合复习。通过测试、分析讲解,主要针对第二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
    六、复习时间安排
    1、分单元复习基础知识······(十八周)9课时
    2、分类复习与总复习·······( 十九周)9课时
    3、综合复习检测、查缺补漏···· (二十周) 3课时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条理系统,使知识技能结构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习惯,在兴趣、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今后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复习整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等概念,沟通这些数之间的联系。
    数的运算: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比与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与应用,比例尺的意义,沟通比和比例间的关系及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式与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复习对称、平移、旋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设计图案
    3、统计与可能性领域: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和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4、策略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5、解决问题领域:复习简单解决问题,稍复杂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分数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等。
    三、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把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的分散的数学知识加以系统化整理,勾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落,针对学生的实际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缺陷;回顾整理小学阶段所渗透的思想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加强综合性,实践性,体现现实的、生活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70人,男生32人,女生38人,整体上学生思想单纯,比较听话,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表现比较稳定,80%同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大部分同学能够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整体上学生的思维不是特别活跃,所以班里的尖儿相对少一些,中等生的比例稍多,个别学生思维能力较差明显比同龄孩子反映要慢,接受能力也慢,还有学习习惯不是特别号,学困生的数量稍多,而且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班内特别优秀的孩子就是指每次考试能接近满分或者满分的人数占10%左右,总体优秀比率在43%左右,但是孩子在挖掘到最大潜力优秀率能到达有希望达到57%,不及格的人数占7%至10%左右。
    本班学生对于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概念,基本的图形计算公式和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的比较不错,但是对于计算中变式的简算的题型空间与图形里一些图形表面积和体积变式的题型以及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些变式题型也稍感困难,总体上就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弱。
    六、复习方法与措施
    结合学校制定的复习计划,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复习阶段我主要抓两个方面的工作:
    教师方面:
    1、全面把握教材,对所复习的知识与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说要引导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那么作为教师自己就应该首先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和内容有全面、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每节复习课需要整理的知识网络与结构都应该有清晰的了解,真正做到抓住点,串成串,织成网,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遵循区数学课复习模式,扎实上好每一节课。
    2、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把小学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内容很多,但是时间比较少,这就要注意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重、难点及薄弱环节,应着重加以复习,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就可以适当简略,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拓展性的补充题,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3、落实双基,精选习题,提高能力,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精选针对性的相关练习进行巩固强化,对于计算,要加强学生的口算、估算与简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提高正确率;对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要设置基本习题巩固知识,同时设置变式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解决问题领域,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强调审题,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寻求方法解决问题,练讲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算能力握体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4、全面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
    在刚完成新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班级情况进行了摸底,对于学生的情况也有了基本了解,但是我还想对学生的复习情况有个全面了解,想知道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我的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程度的提高?所以对于上次摸底的那张试卷,我一直没有进行讲评,打算再次进行考试,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情况。
    5、加强教研组研究,对复习中发现的问题即时研讨,及时解决,并做好复习课的反思。
    我们教研组的其他两位老师有着多年教学高段的经验,在复习的过程中备课,反思中遇到问题及时向他们请教,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方面:
    复习阶段,学生是主体,是复习的真正主人,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我放在首位的思考。
    1、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已经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和测试评价。评价的主要方式就是星号奖励制,例如家庭作业小组长统计,每次完成作业认真,质量很高的同学获得两颗星,完成作业了但是满意度不高的或一颗星,未完成的或没带来作业的同学不加星;课堂作业干净,认真,全部做对的同学作业本上获得一颗星;课堂上表现优秀或进步的同学黑板上板书姓名加星,然后每月统计一次评出本班之星。对于在测试中成绩优秀,进步很大的同学及时给与奖励。
    2、做好辅差促优工作。
    做好辅差促优工作首先要教师要心平气和,加强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多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很高,相信他不会让老师失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加强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竞赛意识,特别是优等生和中等生,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欲望,促使不同层次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后,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主要是紧盯紧跟紧靠,课堂上多关注,多提问,多督促,课间安排组长当小老师进行生生辅导,每周的数学小组活动我会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一种查缺补漏,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个体面对面地交流,我能更清楚地找到学生思维的冲突点和知识的生长点,加强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同时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与即时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七、复习时间安排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3课时)(5、20-5、24)
    2、数的运算(3课时)(5、25-5、27)
    3、量的计量(2课时)(5、28-5、29)
    4、比和比例(3课时)(5、31-6、2)
    5、式与方程(3课时)(6、3-6、5)
    空间与图形:
    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课时)(6、7-6、10)
    2、图形的位置与转换(1课时)(6、11)
    3、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6、14)
    (二)策略与方法(4课时)(6、1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