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修辞:
    1、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4、夸张: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注意、思考。
    7、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有音乐感;抒情酣畅;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8、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注:上面只是简要给出各种修辞手法(方法)的作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具体来回答,避免空洞。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七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
    二、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七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