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下册


    学习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我们都知道学习代表未来,成绩代表过去,学习成就人生,学习改变命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复习提纲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1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2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三化学复习提纲3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例1.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例2.“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洗菜B.酿酒C.碾米D.淘米
    例3.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钢锭轧成钢板、木棍受力被折断,B.汽油燃烧、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液态水凝成冰D.铁受热熔化、石蜡燃烧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例1.下列叙述中,属于酒精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B.酒精易挥发
    C.酒精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酒精的密比水的密度小
    例2.加热某固体物质时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定属于物理变化B.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如果是化学变化,就不可能存在物理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
    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三禁”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一不可”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因此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③万一碰倒酒精灯,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