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模考知识点分析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逻辑联系。全面把握政治、经济常识中有关知识。正确界定各个知识点,理解知识脉络,对于应对高考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模考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政治模考知识点分析1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际社会的构成
    (1)主权国家
    (2)未被国际社会承认主权的地区
    (3)国际组织
    2、主权国家
    ①主权国家的含义:
    对内具有管辖权,对外具有独立权的国际社会成员。
    ②主权国家的分类:
    A.按国家性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③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A.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B.主权是最重要的国家构成要素: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A.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
    a独立权。主权国家有按照自已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利。
    b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c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d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都具有管辖的权利。
    B.主权国家承担的义务:
    a不侵犯别国。
    b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
    (1)国际组织的含义: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
    ①分类:
    依据不同标准,国际组织有不同类型。有政府、非政府国际组织,有世界性的、区域性的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的作用:
    A.对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B.许多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a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b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c调节国际争端,缓和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945年中苏美英法等50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进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5日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949年10月24日生效。并定为联合国日。
    联合国设立了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目前有192个会员。
    (2)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单的说: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③集体协作。
    ④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⑤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联合国的作用和局限性:
    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②联合国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以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改革。
    (5)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进行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叫国际关系。最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①国际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②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3)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B.利益的对立是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②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叫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扞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在国际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的尺度。
    2.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为什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具有正义性。
    ②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基本依据。
    (2)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①安全利益。如国家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政治利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巩固。
    ③经济利益: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
    (3)要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高三政治模考知识点分析2
    人生观部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价值观部分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高三政治模考知识点分析3
    一、市场配置资源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
    (1)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源。
    (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
    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有那些?
    (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竞争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学会区分三者)
    (5)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有那些形式和内容?
    (1)形式: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5.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2)措施:①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②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什么?
    (1)原因:①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公共物品市场不能调节,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手段: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法律手段(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规定、命令)。注意区分三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