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1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2
    腺垂体主要由大脑基底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形成袢样的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远侧部(pars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在HE染色切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chromophil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内颗粒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名。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直径350-~400nm。此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或somatotropin)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mammotroph,prolactin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但在女性较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内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而在妊娠和哺乳期,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以上,颗粒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此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mammotropin或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3
    一.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卵壳对卵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散失,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
    卵壳膜作用保护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卵黄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对卵黄有固定和减震。
    气室提供氧气。
    3.鸟卵的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
    4.受精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5.受精后的胚盘个略大,色深。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
    6.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7.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8.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二.、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2.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3.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受精,受精卵在子宫发育,早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40周后从阴道分娩。
    4.人类新生命的开始于受精卵。
    三、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有性生殖)
    7.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
    8.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和子代联系的“桥梁”。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11.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也就是不同的生物染色体不同)
    1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3.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打开夺冠百分百16页能力提升6题7题)
    14.基因用字母表示。(打开夺冠百分百21页3题、23页28题)
    15.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形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16.一般表现出来的为显性,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二大(两个相同的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两个相同的字母是一个大写一个小写)两种。若隐性性状表现出来了,其基因组成是二小(基因型应为两个相同的小写字母)一种。
    17.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18.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19.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Y,女性为--)。
    20.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Y或22条+-),卵细胞(22条+-)。
    2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概率各占50%。(原因:精子有两种类型,-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2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原因不同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3.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题中若提到基因、染色体、DNA等的改变均为课遗传变异)
    24.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土壤、温度、光照等)
    2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
    25.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6.根据结果不同变异又有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
    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4
    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2020八年级生物知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