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知识点梳理总结2022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政治知识点梳理总结2022,希望大家喜欢!
    
    初三政治知识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主要表现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
    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意:
    (1)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6、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股份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8、我国目前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哪些?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其发展。
    初三政治知识点梳理总结
    1.商品
    (1)含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货币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6)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其对生产者的启示: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启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3.纸币
    (1)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信用卡、支票
    (1)人们常用的两种结算方式是现金结算和银行转账。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
    算中经常使用的工具。
    (2)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
    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人民币升值的利和弊
    利:
    ①有利于进口
    ②有利于降低出境旅游、留学的成本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压力
    ④有利于直接对外投资
    ⑤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⑥有利于减少贸易争端,解决对外
    贸易不平衡问题,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
    (7)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调整优化升级,提高竞争力。
    弊:
    ①出口产品价格升高,不利于出口;
    ②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劳动者就业困难
    ③外币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缩水;
    ④外币兑人民币减少,增加外商在华投资成本,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其意义
    含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二)
    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方式包括医嘱继承和法定继承。
    正义的判断标准: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都是正义的行为;自觉维护正义就要遵守正义的制度。
    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我国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C、制定依据: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D、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培养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我国人口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特点: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法律的主要特征: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我国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
    (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
    (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
    (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
    (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